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

10kV配网自动化的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概述第8-9页
    1.2 配网自动化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配网自动化及其理论发展状况第10-12页
        1.3.1 国外现状第10页
        1.3.2 国内现状第10-11页
        1.3.3 配网自动化的结构和功能第11-12页
    1.4 课题的主要意义及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2-13页
第2章 配电自动化建设需求分析第13-18页
    2.1 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第13页
    2.2 配电网规划方案综述第13-16页
        2.2.1 负荷预测第13-14页
        2.2.2 网架结构第14-15页
        2.2.3 主干线 N-1 分析第15页
        2.2.4 设备选型第15-16页
    2.3 配电网运行需求第16-17页
    2.4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3章 现状分析及系统方案设计第18-30页
    3.1 现状分析第18-19页
    3.2 可视化平台建设第19-24页
        3.2.1 可视化平台的应用构架设计第19-20页
        3.2.2 可视化平台的硬件平台设计第20-21页
        3.2.3 可视化平台的系统构架第21-22页
        3.2.4 系统功能构架划分第22-24页
    3.3 系统功能构成第24-29页
        3.3.1 电网运行状态监视第24-25页
        3.3.2 输变电运行状态监视第25页
        3.3.3 配电网运行状态监视第25-27页
        3.3.4 停电管理应用第27-29页
    3.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配网自动化主站设计及通信规划第30-39页
    4.1 配网自动化主站设计第30-34页
        4.1.1 架构方式第30页
        4.1.2 规模设计第30页
        4.1.3 系统硬件配置第30-31页
        4.1.4 系统基本功能第31-32页
        4.1.5 系统扩展功能第32-33页
        4.1.6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规模规划第33-34页
    4.2 主站通信设计方案第34-36页
        4.2.1 信息交互方式第34-35页
        4.2.2 信息交互内容第35页
        4.2.3 信息交互接口第35页
        4.2.4 系统配置第35-36页
    4.3 信息安全防护规划第36-38页
        4.3.1 纵向通信的安全防护第37页
        4.3.3 主站的安全防护第37页
        4.3.4 横向边界的安全防护第37-38页
    4.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5章 馈线自动化设计和事故诊断分析第39-49页
    5.1 馈线自动化 FA第39-42页
        5.1.1 概述第39页
        5.1.2 实现原理与功能第39页
        5.1.3 故障定位第39页
        5.1.4 故障恢复第39-41页
        5.1.5 工程化处理第41页
        5.1.6 FA 仿真第41-42页
    5.2 事故诊断分析第42-47页
        5.2.1 数据采集第42-43页
        5.2.2 测量值处理第43-45页
        5.2.4 事故的告警和处理第45-47页
    5.3 故障处理模式第47-48页
        5.3.1 故障处理模式选择第47-48页
        5.3.2 故障处理规划第48页
    5.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自愈控制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碳纳米管/LiMn2O4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