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混凝土泵车简介 | 第9-12页 |
1.1.1 混凝土泵车 | 第9-10页 |
1.1.2 泵车臂架结构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外发展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发展 | 第14-15页 |
1.3 混凝土泵车臂架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3.1 工况分析 | 第15-16页 |
1.3.2 混凝土泵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失效分析 | 第18-19页 |
1.3.4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2 泵车臂架有限元实体单元和壳单元建模 | 第21-34页 |
2.1 泵车臂架结构参数 | 第21-22页 |
2.2 泵车臂架ANSYS有限元壳单元和有限元实体单元建模 | 第22-33页 |
2.2.1 臂架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模型的简化 | 第22-25页 |
2.2.2 材料参数 | 第25页 |
2.2.3 泵车臂架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5-28页 |
2.2.4 臂架实体单元和壳单元网格划分 | 第28-31页 |
2.2.5 边界条件 | 第31-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悬臂梁有限元模型的实验验证 | 第34-48页 |
3.1 实验目的和原理 | 第34-35页 |
3.1.1 实验目的 | 第34页 |
3.1.2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3.2 悬臂梁结构尺寸和实验方案 | 第35-37页 |
3.2.1 悬臂梁结构尺寸 | 第35-36页 |
3.2.2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3.3 悬臂梁有限元两种单元计算及实验比较研究 | 第37-42页 |
3.3.1 端部受载时的应力计算和应力测试 | 第37-38页 |
3.3.2 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3.4 多种臂厚悬臂梁有限元多类型单元计算结果比较研究 | 第42-46页 |
3.4.1 悬臂梁厚度尺寸和厚宽比 | 第42页 |
3.4.2 有限元多类型单元选择及边界条件 | 第42页 |
3.4.3 有限元多类型单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泵车臂架有限元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模型负载计算分析 | 第48-58页 |
4.1 有限元模型外载荷施加 | 第48-49页 |
4.1.1 混凝土输送管重量处理方法 | 第48-49页 |
4.1.2 外载荷施加 | 第49页 |
4.2 泵车臂架实体单元和壳单元模型应力分析 | 第49-56页 |
4.2.1 整体臂架应力云图 | 第49-51页 |
4.2.2 臂架各节臂应力云图及相当应力分析 | 第51-54页 |
4.2.3 臂架连杆和基座应力云图 | 第54-56页 |
4.2.4 臂架位移云图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