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一、引言 | 第12-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境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二、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概述 | 第17-24页 |
(一)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1.工业遗址 | 第17页 |
2.工业遗址景观 | 第17页 |
3.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 | 第17-18页 |
(二)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8-21页 |
1.国外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2.国内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三)我国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 第21-24页 |
1.我国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现状 | 第21-23页 |
2.我国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出现的问题 | 第23-24页 |
三、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 第24-31页 |
(一)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1.现状道路分析 | 第24页 |
2.现状景观分析 | 第24页 |
3.现状绿化植被分析 | 第24-25页 |
4.场地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二)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的原则 | 第25-26页 |
1.生态性原则 | 第25-26页 |
2.功能性原则 | 第26页 |
3.艺术性原则 | 第26页 |
(三)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的策略 | 第26-31页 |
1.建立景观设计目标的决策体系 | 第26-27页 |
2.景观空间设计策略 | 第27-28页 |
3.景观风貌设计策略 | 第28-29页 |
4.景观设计与艺术结合策略 | 第29-30页 |
5.景观修复再生设计策略 | 第30-31页 |
四、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 | 第31-52页 |
(一)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可行性分析 | 第31-34页 |
1.宏观区位分析 | 第31页 |
2.周边环境分析 | 第31-32页 |
3.微观区位分析 | 第32-33页 |
4.自然资源分析 | 第33页 |
5.人文历史分析 | 第33页 |
6.人群需求分析 | 第33-34页 |
7.案例分析启示 | 第34页 |
(二)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概念 | 第34-36页 |
1.设计概念的来源 | 第34-35页 |
2.设计概念的确立 | 第35-36页 |
(三)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空间设计 | 第36-39页 |
1.总平面图 | 第36-37页 |
2.功能分区设计 | 第37页 |
3.空间序列 | 第37-38页 |
4.空间动线设计 | 第38-39页 |
(四)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分区设计 | 第39-48页 |
1.入口景观区 | 第39-40页 |
2.工业遗风广场区 | 第40-41页 |
3.工业遗址儿童户外活动区 | 第41-42页 |
4.生态休闲区 | 第42-44页 |
5.餐饮娱乐区 | 第44页 |
6.地域文化传承区 | 第44-46页 |
7.工业遗址儿童探索博物馆 | 第46-48页 |
8.公共艺术主题园区 | 第48页 |
(五)材料、绿化、铺装的应用 | 第48-51页 |
(六)设计小结 | 第51-52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A:临汾钢铁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 第55-69页 |
附录B:甘井子区矿坑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 第69-79页 |
附录C:临汾钢铁厂老旧家属区景观改造设计方案 | 第79-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