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生理心理学论文

伤害性感受失匹配负波及其提取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1-17页
    1.1 疼痛的概述第11-12页
        1.1.1 疼痛的概念及作用第11页
        1.1.2 疼痛测量所面临的困难第11-12页
    1.2 失匹配负波的概述第12-17页
        1.2.1 失匹配负波的概念第12-13页
        1.2.2 MMN在多感觉模态研究的结果第13-14页
        1.2.3 MMN的神经生理机制第14-15页
        1.2.4 MMN的临床作用第15-17页
2 问题提出和研究构想第17-19页
    2.1 问题提出第17页
    2.2 研究构想与实验设计第17-19页
3 实验一第19-33页
    3.1 实验方法第19-21页
        3.1.1 被试第19页
        3.1.2 实验刺激第19页
        3.1.3 实验程序第19-21页
        3.1.4 EEG记录第21页
    3.2 数据分析第21-23页
        3.2.1 EEG数据预处理第21-22页
        3.2.2 非伤害性触觉诱发电位和伤害性感受诱发电位的统计方法第22-23页
    3.3 实验结果第23-30页
        3.3.1 心理物理学结果第23页
        3.3.2 非伤害性触觉刺激诱发电位第23-27页
        3.3.3 伤害性感觉刺激诱发电位第27-30页
    3.4 实验讨论第30-33页
        3.4.1 实验结果的总结第30页
        3.4.2 非伤害性触觉MMN和伤害性感受MMN的比较第30-31页
        3.4.3 方法学上的讨论第31-33页
4 实验二第33-49页
    4.1 实验方法第33-35页
        4.1.1 被试第33页
        4.1.2 实验刺激第33页
        4.1.3 实验程序第33-35页
        4.1.4 EEG记录第35页
    4.2 数据分析第35-37页
        4.2.1 EEG数据预处理第35-36页
        4.2.2 用于提取失匹配负波的方法第36-37页
    4.3 实验结果第37-45页
        4.3.1 心理物理学结果第37页
        4.3.2 MMN时域兴趣区(MMN temporal ROIs,MMN ROIs)第37-38页
        4.3.3 MMN ROIs中重复主效应和注意主效应第38-41页
        4.3.4 MMN脑电响应的特征第41-45页
    4.4 讨论第45-49页
        4.4.1 实验结果的总结第45-46页
        4.4.2 MMN的提取方法第46-47页
        4.4.3 在巡回范式中偏差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建立过程第47-49页
5. 总讨论和结论第49-53页
    5.1 伤害性感受失匹配负波第49-50页
    5.2 神经生理学机制的讨论第50-53页
        5.2.1 模型矫正假说第50-51页
        5.2.2 感觉适应假说第51-52页
        5.2.3 预期编码理论第52-53页
6. 总结和展望第53-55页
    6.1 总结第53页
    6.2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5页
科研成果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业情绪对中学生有意遗忘效应的影响
下一篇:城市农民工子女身份的话语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