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参与式治理模式的起源 | 第13-14页 |
1.2.2 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实践 | 第14页 |
1.2.3 参与式治理模式研究的前景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创新和局限 | 第16-18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局限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要义 | 第18-25页 |
2.1 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界定 | 第18-19页 |
2.1.1 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概述 | 第18页 |
2.1.2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2.2 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 第19-20页 |
2.2.1 群众性 | 第19页 |
2.2.2 违法性 | 第19页 |
2.2.3 复杂性 | 第19-20页 |
2.2.4 危害性 | 第20页 |
2.3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 第20-23页 |
2.3.1 社会背景分析 | 第20-21页 |
2.3.2 经济原因 | 第21-22页 |
2.3.3 制度原因 | 第22-23页 |
2.4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式治理概述 | 第23-25页 |
2.4.1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式治理概念界定 | 第23页 |
2.4.2 参与式治理的优越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广西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 第25-32页 |
3.1 广西群体性事件的代表性案例 | 第25-26页 |
3.2 广西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 | 第26-27页 |
3.2.1 广西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体方面 | 第26页 |
3.2.2 广西群体性事件针对的对象方面 | 第26-27页 |
3.2.3 广西群体性事件影响后果方面 | 第27页 |
3.3 广西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27-29页 |
3.3.1 广西特殊地理位置分析 | 第27-28页 |
3.3.2 广西地处边境环境分析 | 第28页 |
3.3.3 广西少数民族情况分析 | 第28页 |
3.3.4 广西民族区域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3.4 广西群体性事件的具体不良影响 | 第29-32页 |
3.4.1 广西群体性事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29页 |
3.4.2 广西群体性事件对政治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3 广西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影响 | 第30-31页 |
3.4.4 广西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文化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广西群体性事件应对方式及局限 | 第32-41页 |
4.1 广西群体性事件应对方式及作用 | 第32-33页 |
4.1.1 解决民生问题 | 第32页 |
4.1.2 化解和消除利益矛盾 | 第32-33页 |
4.1.3 扩充公安部门和增强警力 | 第33页 |
4.1.4 建立预警防范体系 | 第33页 |
4.2 广西群体性事件处理机制问题亟待完善 | 第33-36页 |
4.2.1 亟待完善现场处理机制问题 | 第34页 |
4.2.2 亟待注重社会沟通和善后工作问题 | 第34-36页 |
4.3 我国广西群体性事件应对方式的局限 | 第36-41页 |
4.3.1 广西地方政府部分机构组织的理念尚未改变 | 第37-38页 |
4.3.2 广西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与民争权 | 第38-39页 |
4.3.3 广西地方政府决策对公民意志的忽视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参与式与其他方式治理群体性事件的比较 | 第41-48页 |
5.1 社会环境条件比较 | 第41-42页 |
5.2 主体利益相关性比较 | 第42-43页 |
5.3 合作、自治的诉求比较 | 第43页 |
5.4 治理突出特点比较 | 第43-46页 |
5.4.1 公开性 | 第43-44页 |
5.4.2 责任性 | 第44页 |
5.4.3 互惠性 | 第44-45页 |
5.4.4 平等性 | 第45页 |
5.4.5 包容性 | 第45-46页 |
5.5 治理作用比较 | 第46-48页 |
5.5.1 参与式治理更有利于政府自身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 第46页 |
5.5.2 参与式治理更注重考虑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 第46-47页 |
5.5.3 参与式治理更为符合现在新公共行政的价值要求 | 第47-48页 |
第六章 参与式治理在广西群体性事件中的具体应用 | 第48-54页 |
6.1 转变应对广西群体事件的思路:由“处置”转为“预防” | 第48-49页 |
6.2 转变广西群体性事件处理方式:由“强硬”转为“柔和” | 第49-50页 |
6.3 参与式治理广西群体性事件的具体实施方面 | 第50-54页 |
6.3.1 落实信息服务体系 | 第50-51页 |
6.3.2 落实决策参与机制 | 第51页 |
6.3.3 完善相关控制体系 | 第51-52页 |
6.3.4 构建反馈体系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