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1.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主人翁品质概述 | 第17-22页 |
2.1 主人翁的提出 | 第17-19页 |
2.1.1 主人翁一词的历史演变 | 第17-18页 |
2.1.2 新主人翁精神的提出 | 第18-19页 |
2.2 主人翁品质 | 第19-20页 |
2.2.1 主人翁品质的内涵 | 第19页 |
2.2.2 主人翁品质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3 主人翁品质培育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3.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 第20-21页 |
2.3.2 社会学中的角色扮演理论 | 第21页 |
2.3.3 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 | 第21页 |
2.3.4 职业道德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现状分析 | 第22-31页 |
3.1 包商银行现状 | 第23-25页 |
3.1.1 包商银行概况 | 第23页 |
3.1.2 包商银行员工结构 | 第23-25页 |
3.2 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现状 | 第25-31页 |
3.2.1 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表现 | 第25-28页 |
3.2.2 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现状特征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影响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31-38页 |
4.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 第31-33页 |
4.1.1 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31页 |
4.1.2 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4.1.3 组织方式分散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4.2 单位微观环境的制约 | 第33-35页 |
4.2.1 股权结构单一制约着员工的归宿感 | 第33-34页 |
4.2.2 激励手段的单一影响着员工的向心力 | 第34-35页 |
4.3 个人自身组织方面的问题 | 第35-38页 |
4.3.1 员工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强 | 第35-36页 |
4.3.2 员工自身的参与意识不高 | 第36页 |
4.3.3 员工自身的奉献精神缺乏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包商银行青年员工主人翁品质培育的对策 | 第38-44页 |
5.1 观念转变:重视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 第38-39页 |
5.1.1 要意识到员工主人翁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 第38页 |
5.1.2 要意识到员工主人翁意识培育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5.2 制度建构:体现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 第39-40页 |
5.2.1 制定有效的激励手段 | 第39-40页 |
5.2.2 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 第40页 |
5.3 环境营造:孕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 第40-41页 |
5.3.1 重视青年员工文化活动的开展 | 第40-41页 |
5.3.2 重视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建设 | 第41页 |
5.4 教育培训:塑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 第41-43页 |
5.4.1 重视入职后的培训 | 第41-42页 |
5.4.2 培训机制的创新 | 第42-43页 |
5.5 自我教育:强化员工的主人翁品质 | 第43-44页 |
5.5.1 自我教育的理论路径 | 第43页 |
5.5.2 自我教育的实践路径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A 城市商业银行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