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生命周期的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1.3.3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2.1 高校固定资产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 2.1.1 高校固定资产及其管理的界定 | 第21页 |
| 2.1.2 高校固定资产的特征 | 第21-22页 |
| 2.2 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 第22-23页 |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页 |
| 2.2.2 投入产出理论 | 第22页 |
| 2.2.3 受托责任理论 | 第22-23页 |
| 2.3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第23-25页 |
| 2.3.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概念 | 第23页 |
| 2.3.2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原理 | 第23-25页 |
| 第3章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 第25-33页 |
| 3.1 Y高校固定资产规模 | 第25-28页 |
| 3.1.1 固定资产总量 | 第25-28页 |
| 3.1.2 固定资产结构 | 第28页 |
| 3.2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现状 | 第28-30页 |
| 3.2.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 3.2.2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 第29-30页 |
| 3.3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 | 第30-33页 |
| 3.3.1 国资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 第30-31页 |
| 3.3.2 财务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 | 第31-33页 |
| 第4章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3-47页 |
| 4.1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3-42页 |
| 4.1.1 固定资产规划采购不完善 | 第33-37页 |
| 4.1.2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完备 | 第37-40页 |
| 4.1.3 固定资产处置报废不严格 | 第40-42页 |
| 4.2 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7页 |
| 4.2.1 控制环境不理想 | 第43页 |
| 4.2.2 风险管理不健全 | 第43-44页 |
| 4.2.3 控制流程不规范 | 第44页 |
| 4.2.4 信息沟通不通畅 | 第44页 |
| 4.2.5 内部监管力度弱 | 第44-47页 |
| 第5章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47-59页 |
| 5.1 Y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优化的提出 | 第47-48页 |
| 5.1.1 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的可行性 | 第47页 |
| 5.1.2 全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的思路 | 第47-48页 |
| 5.2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化策略 | 第48-54页 |
| 5.2.1 规范固定资产规划采购管理 | 第48-51页 |
| 5.2.2 优化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 | 第51-54页 |
| 5.2.3 强化固定资产处置报废管理 | 第54页 |
| 5.3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优化措施 | 第54-59页 |
| 5.3.1 完善控制环境 | 第54页 |
| 5.3.2 增强风险控制 | 第54-55页 |
| 5.3.3 规范控制活动 | 第55页 |
| 5.3.4 建立信息沟通渠道 | 第55页 |
| 5.3.5 提高内部监管力度 | 第55-5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 6.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1 | 第63-64页 |
| 附录2 | 第64-65页 |
| 附录3 | 第65-66页 |
| 附录4 | 第66-6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