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地下水与地下工程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地下水概述 | 第9-10页 |
1.2.2 地下水与地下工程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3 地下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工程概况及现场监测数据分析 | 第15-29页 |
2.1 穿越工程概况 | 第15-18页 |
2.1.1 新建隧道概况 | 第15-16页 |
2.1.2 既有结构概况 | 第16页 |
2.1.3 新建结构与既有区间结构相互关系 | 第16-18页 |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2.1 工程地质概况 | 第18页 |
2.2.2 水文地质概况 | 第18-19页 |
2.3 暗挖段施工方案设计 | 第19-21页 |
2.3.1 施工风险 | 第19-20页 |
2.3.2 新建工程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案 | 第20-21页 |
2.4 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 第21-22页 |
2.4.1 监测目的 | 第21页 |
2.4.2 仪器量测对象、项目及精度 | 第21页 |
2.4.3 巡查对象及巡查内容 | 第21-22页 |
2.4.4 监测控制值及预警管理标准 | 第22页 |
2.5 基于实时监测的管幕注浆加固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结构变形规律分析 | 第22-28页 |
2.5.1 现场监测点布置 | 第22-23页 |
2.5.2 纵断面监测点竖向位移分析 | 第23-25页 |
2.5.3 横断面监测点竖向位移分析 | 第25-27页 |
2.5.4 横断面监测点横向位移分析 | 第27-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管幕注浆加固隧道下穿工程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43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计算方法及软件 | 第29页 |
3.2.1 计算方法 | 第29页 |
3.2.2 计算软件 | 第29页 |
3.3 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29-31页 |
3.3.1 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3.2 土层参数 | 第30页 |
3.3.3 注浆加固参数 | 第30-31页 |
3.3.4 盾构管片参数 | 第31页 |
3.4 下穿工程对既有盾构区间影响分析 | 第31-42页 |
3.4.1 建模过程 | 第31-33页 |
3.4.2 既有盾构区间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33-41页 |
3.4.3 既有盾构区间沉降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潜水水位对下穿工程影响分析及现有加固措施优化 | 第43-64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不同水位下既有盾构区间结构变形分析 | 第43-50页 |
4.2.1 计算工况 | 第43-44页 |
4.2.2 原加固措施下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44-50页 |
4.3 注浆加固范围优化 | 第50-63页 |
4.3.1 现有注浆加固措施下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50-56页 |
4.3.2 扩大注浆加固范围下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56-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承压水水头对下穿工程影响分析 | 第64-76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不同承压水水头下既有区间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64-75页 |
5.2.1 计算工况 | 第64-65页 |
5.2.2 结构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65-74页 |
5.2.3 承压水处理措施 | 第74-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