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导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房地产分别抵押及其效力的学理分析 | 第13-23页 |
第一节 房屋与土地概述 | 第13-14页 |
一、土地 | 第13页 |
二、房屋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不动产物权的基本原则 | 第14-16页 |
一、物权法定原则 | 第14页 |
二、一物一权原则 | 第14-15页 |
三、公示和公信原则 | 第15-16页 |
(一) 公示原则 | 第15页 |
(二) 公信原则 | 第15-16页 |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关系 | 第16-19页 |
一、土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两者相互独立 | 第16-17页 |
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两者相互依赖 | 第17-18页 |
三、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权利主体遵循一体化原则,以非同一主体为例外 | 第18-19页 |
第四节 与房地产抵押有关的的特殊规则 | 第19-21页 |
一、房与地的相依性规则 | 第19页 |
二、担保期间法定性规则 | 第19页 |
三、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共同适用规则 | 第19-21页 |
第五节 房、地产抵押的形式 | 第21-23页 |
一、房产和地产同时抵押 | 第21页 |
二、房产和地产分别抵押 | 第21-23页 |
(一) 房屋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别抵押 | 第21-22页 |
(二)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别抵押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各国(地区)立法例的演变及评析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各国(地区)立法例的演变及评析 | 第23-25页 |
一、土地与建筑物的一并抵押 | 第23-24页 |
二、土地与建筑物分离抵押 | 第24-25页 |
第二节 我国立法的演变及评析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对我国物权法第182 条的分析 | 第27-40页 |
第一节 “视为一并抵押”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27-29页 |
一、“视为”的性质分析 | 第27-28页 |
二、“一并抵押”的性质分析 | 第28-29页 |
(一) 房屋与土地是两个不同的物 | 第28页 |
(二) 两者由不同的登记部门进行登记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房、地分别抵押的法律效果 | 第29-36页 |
一、房地产抵押的分析 | 第29-30页 |
(一) 地上权和建筑物同时设定抵押 | 第29页 |
(二) 仅以地上权设定抵押 | 第29页 |
(三) 仅以建筑物设定抵押 | 第29-30页 |
二、房地产分别抵押的理论分歧 | 第30-32页 |
(一) 完全无效说 | 第30页 |
(二) 重复抵押说 | 第30页 |
(三) 分别受偿说 | 第30-32页 |
三、房、地产分别抵押的效力划分 | 第32-34页 |
(一) 经过登记的抵押权均有效 | 第32页 |
(二) 经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未经登记的抵押权 | 第32-33页 |
(三) 先登记的抵押权优先于后登记的抵押权 | 第33-34页 |
四、房地分别抵押的效果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制度的完善 | 第36-38页 |
第四节 几种特殊房地产的抵押方式 | 第38-40页 |
一、房地产抵押后土地上新增房屋的抵押问题 | 第38页 |
二、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抵押问题 | 第38-39页 |
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房地产的抵押问题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