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沿革与概念辨析 | 第10-15页 |
第一节 我国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沿革 | 第10-13页 |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的概念及辨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职务侵占罪与相似罪名的认定界限 | 第15-26页 |
第一节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认定界限 | 第15-18页 |
第二节 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的认定界限 | 第18-21页 |
第三节 职务侵占罪与侵占罪的认定界限 | 第21-24页 |
第四节 职务侵占罪与诈骗罪的认定界限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本单位财物”的理解与争议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本单位财物”的涵义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公司股权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 第29-32页 |
第三节 虚拟财产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 第32-34页 |
第四节 非法财物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的理解与争议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的涵义 | 第37-40页 |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雇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单位临时工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 第42-44页 |
第四节 不同身份主体共同犯罪的性质认定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理解与争议 | 第47-53页 |
第一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 | 第47-50页 |
第二节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与“利用工作上的便利”的区别 | 第50-52页 |
第三节 名义与实际职务不一致如何判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非法占为己有”的理解与争议 | 第53-61页 |
第一节 “非法占为己有”的涵义 | 第53-55页 |
第二节 “非法占为己有”是否以合法占有为前提 | 第55-57页 |
第三节 财物为他人占有是否构成“己有” | 第57-58页 |
第四节 股东通过股东会分配公司财产是否构成侵占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案例索引 | 第62-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