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背景介绍 | 第12-13页 |
1.2 纳米粒子简介 | 第13-16页 |
1.2.1 纳米粒子的定义 | 第13-14页 |
1.2.2 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 | 第14-15页 |
1.2.3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表面等离子体的简介 | 第16-22页 |
1.3.1 表面等离子体的概念 | 第16-18页 |
1.3.2 表面等离子体的历史背景 | 第18-20页 |
1.3.3 表面等离子体的应用 | 第20-22页 |
1.4 本文的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本原理 | 第23-45页 |
2.1 贵金属的光学特性 | 第23-27页 |
2.1.1 Drude-Sommerfeld 理论 | 第23-25页 |
2.1.2 电子的带内跃迁 | 第25-27页 |
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27-34页 |
2.2.1 平坦金属表面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及其色散关系 | 第27-31页 |
2.2.2 表面等离子体的传播速度 | 第31页 |
2.2.3 表面等离子体的特征长度 | 第31-34页 |
2.3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 第34-40页 |
2.3.1 亚波长金属颗粒的标准振荡模式 | 第35-39页 |
2.3.2 Mie 理论 | 第39-40页 |
2.4 贵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学性质 | 第40-44页 |
2.4.1 单个贵金属纳米颗粒结构的光学性质 | 第40-42页 |
2.4.2 相互作用的贵金属纳米颗粒 | 第42-43页 |
2.4.3 贵金属纳米颗粒和结构性质的应用 | 第43-44页 |
2.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对金纳米颗粒、结构和器件的模拟研究 | 第45-60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有限时域差分法简介 | 第46-49页 |
3.3 对单个金纳米颗粒的定性模拟 | 第49-51页 |
3.4 对于双金纳米颗粒体系的研究 | 第51-54页 |
3.5 通过金纳米结构实现增强差频产生 THz 波 | 第54-59页 |
3.6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对金纳米棒的探测方法的探究 | 第60-68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利用双光子荧光对纳米颗粒进行定位探测 | 第60-64页 |
4.3 利用单光子荧光对纳米颗粒进行定位探测 | 第64-67页 |
4.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总结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