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新闻采访和报道论文

我国灾难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引言第10-15页
第1章 灾难报道儿童形象研究的意义第15-19页
    1.1 儿童的社会现实意义第15页
    1.2 儿童在灾难报道中的价值第15-19页
        1.2.1 儿童的遭遇最能触动受众的心灵第15-16页
        1.2.2 儿童的天性能为沉重带来一抹亮色第16-17页
        1.2.3 儿童的成长最能体现社会的关爱第17-19页
第2章 灾难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研究第19-32页
    2.1 自然灾难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第19-28页
        2.1.1 样本采集与类目建构第19-20页
        2.1.2 报道总量分布——灾难中对儿童的关注度较高第20-21页
        2.1.3 报道文体分布——主要以图片呈现儿童形象第21-23页
        2.1.4 报道篇幅分布——报道篇幅较短第23-24页
        2.1.5 报道版面分布——报道版面分布不一第24-26页
        2.1.6 基本形象——呈现了儿童多样化形象第26-28页
    2.2 事故性灾难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第28-32页
        2.2.1 7.23 动车事故中的儿童形象——在苦难中坚强成长第28-29页
        2.2.2 校车事故中的儿童形象——弱小的、易受伤害的群体第29-30页
        2.2.3 食品安全事故中的儿童形象——无辜的受害者第30-32页
第3章 灾难报道中呈现的儿童形象及问题第32-43页
    3.1 灾难报道中的儿童形象第32-36页
        3.1.1 灾难中的星光——童真童趣第32-33页
        3.1.2 灾难中的力量——坚强勇敢的品格第33-34页
        3.1.3 灾难中的精神寄托——感恩乐观的心灵第34-36页
    3.2 儿童形象的异化第36-40页
        3.2.1 泛政治化与泛成人化并存第36-38页
        3.2.2 灾难儿童娱乐化,制造“灾难童星”第38-39页
        3.2.3 沦为煽情的工具第39-40页
    3.3 模糊事件焦点,过度消费儿童第40-43页
        3.3.1 成为道德的化身和媒介的消费品第40-42页
        3.3.2 儿童的话语权被剥夺第42-43页
第4章 儿童形象呈现的改进对策第43-48页
    4.1 以儿童为主体第43-44页
        4.1.1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第43-44页
        4.1.2 以小见大,抓住儿童瞬间表现第44页
    4.2 以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健康为报道准则第44-48页
        4.2.1 把握好适度原则,避免二次伤害第44-46页
        4.2.2 利用媒介为灾难中的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第46-47页
        4.2.3 提高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政府预防和应对农村群体上访的对策研究--以启东市北新镇为例
下一篇: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议会发展:制度主义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