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泄愤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社会泄愤事件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2.1 社会泄愤事件的含义 | 第15页 |
2.2 社会泄愤事件的性质判定 | 第15-16页 |
2.3 社会泄愤事件的归因分析 | 第16-18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泄愤事件的现状及特点 | 第18-22页 |
3.1 我国社会泄愤事件的现状 | 第18-20页 |
3.2 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特点 | 第20-22页 |
第4章 社会泄愤事件的诱因分析 | 第22-29页 |
4.1 宏观视角:诱发社会泄愤事件的社会原因 | 第22-25页 |
4.1.1 收入差距过大 | 第22-23页 |
4.1.2 部分官员行为失范 | 第23-24页 |
4.1.3 司法公正的缺失 | 第24页 |
4.1.4 普遍存在的信任缺失 | 第24-25页 |
4.2 微观视角:引发社会泄愤事件的个体原因 | 第25-28页 |
4.2.1 群体狂热情境下的无意识参与 | 第25-26页 |
4.2.2 受到谣言蛊惑 | 第26-27页 |
4.2.3 模仿他人行为 | 第27页 |
4.2.4 表现心理 | 第27页 |
4.2.5 与他人对比产生心理落差 | 第27-2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5章 应对社会泄愤事件的对策 | 第29-45页 |
5.1 政府层面的对策 | 第29-43页 |
5.1.1 政府应急对策选择的难度 | 第29-30页 |
5.1.2 政府应急对策选择的原则 | 第30-31页 |
5.1.3 应对社会泄愤事件的对策措施 | 第31-35页 |
5.1.4 加强制度建设,抑制社会泄愤事件 | 第35-43页 |
5.2 民众层面的对策 | 第4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