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学派及其研究论文

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导论第10-17页
    (一) 研究缘起与问题意识第10-13页
    (二)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第13-16页
        1、研究思路第13-14页
        2、研究方法第14-15页
        3、资料来源及分类第15-16页
    (三) 创新之处第16-17页
        1、研究视角创新第16页
        2、研究方法创新第16页
        3、研究观点创新第16-17页
二、社会资本理论的问题指向:“共同体回归”第17-25页
    (一) 社会资本理论的现实需要:“社区共同体回归”第17-20页
        1、市民社会失范: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与共同体归属感地缺失第17-18页
        2、信任与社会协作关系第18-19页
        3、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社区治理第19页
        4、社会资本与地方政府绩效的差异第19-20页
    (二) 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论基础:“软性变量回归”第20-24页
        1、理性选择理视角第20-21页
        2、新制度主义的视角第21-22页
        3、文化主义的视角第22-24页
    (三) 小结第24-25页
三、社会资本理论:理论整合与限定第25-46页
    (一) 社会资本理论:问题与概念商榷第25-29页
        1、社会资本理论:问题与质疑第25-28页
        2、社会资本概念再商榷第28-29页
    (二) 社会资本理论:理论层次与分析维度第29-38页
        1、嵌入自我的观点第29-34页
        2、结构的观点第34-36页
        3、嵌入结构的观点第36-38页
    (三) 社会资本理论:边界与外延第38-44页
        1、文化基础:契约精神与公民认同第38-40页
        2、制度特征与社会基础:社会空间与公共理性第40-43页
        3、价值理念:“人本精神”的追求第43页
        4、理论前提:法人行动者第43-44页
    (四) 小结第44-46页
四、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价值与反思第46-67页
    (一) 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与理论价值第46-53页
        1、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中国的视角第46-50页
        2、社会资本理论:应用误用及问题第50-52页
        3、社会资本理论:价值与意义第52-53页
    (二) 社会资本理论:适用性反思及走向第53-67页
        1、公私关系与公民主体意识缺失第55-57页
        2、遗留的小农意识与公民认同的张力第57-59页
        3、“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的张力第59-63页
        4、关系网络与底层政治空间第63-65页
        5、人本精神复兴的需要第65-67页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校友母校认同研究--以厦门大学在台老校友为例
下一篇: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