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跑道运行微观仿真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跑道运行微观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跑道仿真工具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3 跑道容量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单跑道单架航空器运行微观模型 | 第18-28页 |
2.1 影响跑道运行效率的微观因素 | 第18-20页 |
2.2 航空器着陆与起飞微观模型 | 第20-26页 |
2.2.1 起飞关键速度与评价指标相关定义 | 第20-21页 |
2.2.2 航空器着陆微观模型 | 第21-24页 |
2.2.3 航空器起飞微观模型 | 第24-26页 |
2.3 着陆与起飞微观模型验证 | 第26-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单跑道多架航空器运行微观仿真模型 | 第28-45页 |
3.1 仿真对象及条件 | 第28-29页 |
3.1.1 仿真对象 | 第28页 |
3.1.2 仿真条件 | 第28-29页 |
3.2 Anylogic工具及Agent技术 | 第29-33页 |
3.2.1 Anylogic工具 | 第29-30页 |
3.2.2 Agent技术 | 第30-33页 |
3.3 模型架构的分析 | 第33-34页 |
3.4 航空器产生规则 | 第34页 |
3.5 进离场运行间隔规则 | 第34-35页 |
3.6 起飞等待点及出口选择规则 | 第35-36页 |
3.7 航空器运行顺序规则 | 第36-38页 |
3.7.1 航空器离场顺序规则 | 第36-37页 |
3.7.2 航空器混合运行规则 | 第37-38页 |
3.8 Multi_Agent模型构建 | 第38-44页 |
3.8.1 Main对象 | 第38-39页 |
3.8.2 离场航空器Agent | 第39-41页 |
3.8.3 进场航空器Agent | 第41-43页 |
3.8.4 最后进近Agent | 第43-44页 |
3.8.5 跑道Agent | 第44页 |
3.8.6 滑行道Agent | 第4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单跑道运行微观仿真试验 | 第45-58页 |
4.1 试验数据 | 第45页 |
4.2 不同出口角度对航空器着陆运行距离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简单跑道构型与运行效率的关系 | 第46-48页 |
4.4 自然条件及跑道属性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4.4.1 大气温度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48页 |
4.4.2 机场标高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3 跑道坡度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4 风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0页 |
4.4.5 道面性质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5 机型比例及进出口布局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5.1 机型比例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4.5.2 脱离道出口个数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4.5.3 脱离道出口角度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3页 |
4.6 运行间隔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3-55页 |
4.6.1 进离场间隔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6.2 同航线概率对跑道离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7 运行模式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5页 |
4.8 入口内移对跑道运行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9 容量分析 | 第56-5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5.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