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川西北沙化土地有机碳、氮及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资助情况第8-12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立题依据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2.1 草地沙化现状及修复措施第13-14页
        1.2.2 生态修复对沙化土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第14-16页
        1.2.3 生态修复对沙化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第16-17页
        1.2.4 生态修复对沙化土壤氮的影响第17-18页
        1.2.5 生态修复对沙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8-19页
    1.3 研究思路第19-22页
        1.3.1 研究目的第19页
        1.3.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2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页
    2.2 试验方案第22-23页
        2.2.1 试验材料第22页
        2.2.2 试验设计第22-23页
    2.3 样品采集第23-24页
    2.4 土壤样品分析化验第24-25页
        2.4.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24页
        2.4.2 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测定方法第24页
        2.4.3 土壤氮组分测定方法第24-25页
        2.4.4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第25页
    2.5 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5-2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6-50页
    3.1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沙化土地植被变化特征第26-28页
        3.1.1 地表植被盖度变化特征第26页
        3.1.2 植被高度变化特征第26页
        3.1.3 植被生物量变化特征第26-27页
        3.1.4 讨论第27-28页
        3.1.5 小结第28页
    3.2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沙化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第28-32页
        3.2.1 地表午时温度变化特征第28-29页
        3.2.2 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第29页
        3.2.3 土壤容重变化特征第29-30页
        3.2.4 土壤pH值变化特征第30-31页
        3.2.5 讨论第31-32页
        3.2.6 小结第32页
    3.3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下沙化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第32-38页
        3.3.1 土壤总有机碳变化特征第32-33页
        3.3.2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变化特征第33页
        3.3.3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变化特征第33页
        3.3.4 土壤颗粒有机碳变化特征第33-34页
        3.3.5 土壤可矿化碳变化特征第34页
        3.3.6 土壤微生物量碳变化特征第34-37页
        3.3.7 讨论第37-38页
        3.3.8 小结第38页
    3.4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沙化土壤氮素变化特征第38-44页
        3.4.1 土壤全氮变化特征第38-39页
        3.4.2 土壤碱解氮变化特征第39页
        3.4.3 土壤硝态氮变化特征第39页
        3.4.4 土壤铵态氮变化特征第39-40页
        3.4.5 土壤可矿化氮变化特征第40页
        3.4.6 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第40-43页
        3.4.7 讨论第43-44页
        3.4.8 小结第44页
    3.5 不同生态修复模式沙化土壤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4-50页
        3.5.1 蔗糖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4页
        3.5.2 淀粉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4-45页
        3.5.3 纤维素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5页
        3.5.4 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5-46页
        3.5.5 脲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6-47页
        3.5.6 蛋白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7页
        3.5.7 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特征第47-48页
        3.5.8 讨论第48-49页
        3.5.9 小结第49-50页
4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4.1 结论第50-51页
    4.2 展望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61页
致谢第61-62页
科研论文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黄壤玉米季坡耕地土壤抗侵蚀能力及侵蚀产沙特征研究
下一篇:紫色土横垄地表微地形变化及其土壤侵蚀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