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2页 |
第一节 《聊斋志异》版本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康熙钞本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内容与创新 | 第19-22页 |
第一章 “康熙钞本”的文本特征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康熙钞本”的基本情况和分卷特征 | 第22-25页 |
一、《聊斋志异》“康熙钞本”的基本情况 | 第22-23页 |
二、《聊斋志异》“康熙钞本”的卷次、篇次及分卷特征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康熙钞本”的批注文字与其他特征 | 第25-28页 |
一、《聊斋志异》“康熙钞本”的批语 | 第25-27页 |
二、《聊斋志异》“康熙钞本”的其他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关于《王者》卷和《董公子》卷相关问题的讨论 | 第28-33页 |
一、关于《董公子》卷首末篇之讨论 | 第28-29页 |
二、关于《王者》卷是否为优选本及与朱缃钞本关系之讨论 | 第29-33页 |
第二章 “康熙钞本”与手稿本关系研究 | 第33-48页 |
第一节 “康熙钞本”与手稿本编次比较 | 第33-38页 |
第二节 “康熙钞本”与手稿本异文情况考察 | 第38-46页 |
一、第一次统计分析 | 第39-43页 |
二、第二次统计分析 | 第43-46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康熙钞本”实为乾隆钞本考 | 第48-63页 |
第一节 “康熙钞本”说认定过程的回顾 | 第48-50页 |
第二节 “康熙钞本”实为乾隆年间钞本 | 第50-59页 |
一、“康熙钞本”与康熙帝讳 | 第51-53页 |
二、“康熙钞本”与雍正帝讳 | 第53页 |
三、“康熙钞本”与孔子名讳 | 第53-56页 |
四、“康熙钞本”与乾隆帝讳 | 第56-58页 |
五、“康熙钞本”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诸帝讳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59-63页 |
第四章 “康熙钞本”来源研究 | 第63-76页 |
第一节 蒲松龄与西铺毕家的关系 | 第63-68页 |
一、毕氏藏书的文化传统 | 第64-67页 |
二、蒲松龄与西铺毕氏之渊源 | 第67-68页 |
第二节 “康熙钞本”避毕氏家讳情况考察 | 第68-74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