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章 清末国人东渡与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的产生 | 第16-33页 |
第一节 清末国人东渡日本考察的时代背景 | 第16-21页 |
一、 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 | 第16-17页 |
二、 清政府转变对日外交政策 | 第17-18页 |
三、 日本推行对华“亲善”政策 | 第18-19页 |
四、 日本地理、文化风俗的吸引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 | 第21-26页 |
一、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的产生 | 第21-23页 |
二、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的主要特点 | 第23-26页 |
第三节 清末东渡考察群体的主要类型 | 第26-33页 |
一、 驻日使臣及使馆官员 | 第26-27页 |
二、 专门赴日政法考察者 | 第27-29页 |
三、 知府知县 | 第29-30页 |
四、 自备斧资的缙绅 | 第30-31页 |
五、 清末留日学生 | 第31-33页 |
第二章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中的近代宪政观 | 第33-51页 |
第一节 关于宪政体系的认识 | 第33-41页 |
一、 君民共主之政体 | 第33-36页 |
二、 宪法至高无上 | 第36-39页 |
三、 国家权力的分配与制衡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关于议会制度的认识 | 第41-46页 |
一、 考察日本国会的建立过程 | 第41-42页 |
二、 考察日本国会的职责及组织方式 | 第42-44页 |
三、 肯定议会在国家政治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关于地方自治的认识 | 第46-51页 |
一、 由考察地方自治而论及日本政党的产生 | 第46-48页 |
二、 地方议会的组织原则体现了民主 | 第48-49页 |
三、 地方自治使得民权得以伸张 | 第49-51页 |
第三章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中的近代司法观 | 第51-72页 |
第一节 关于近代司法制度的认识 | 第51-60页 |
一、 甲午战前国人对日本近代司法制度的认识 | 第51-55页 |
二、 甲午战后国人对日本近代司法制度的认识 | 第55-60页 |
第二节 关于近代司法理念的认识 | 第60-72页 |
一、 近代司法独立理念 | 第60-65页 |
二、 近代司法公正理念 | 第65-68页 |
三、 近代法律至上理念 | 第68-72页 |
第四章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中的近代行政及执法观 | 第72-95页 |
第一节 关于近代行政的认识 | 第72-79页 |
一、 行政机关完备、职权明确 | 第72-75页 |
二、 行政权力的分配与制约 | 第75-77页 |
三、 民权得以伸张 | 第77-79页 |
第二节 关于近代狱制的认识 | 第79-86页 |
一、 建制完备、环境整洁 | 第80-82页 |
二、 管理规范、秩序井然 | 第82-83页 |
三、 注重教育、重塑人格 | 第83-86页 |
第三节 关于近代警政的认识 | 第86-95页 |
一、 警察和军队分离 | 第87-88页 |
二、 警察依法行政 | 第88-89页 |
三、 警察队伍专业化 | 第89-92页 |
四、 警察有利于民权伸张 | 第92-95页 |
第五章 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的历史影响 | 第95-115页 |
第一节 促进中国政法词汇更新 | 第95-103页 |
一、 日本新词汇传入中国 | 第95-97页 |
二、 政法词汇的更新 | 第97-103页 |
第二节 推动中国政法近代化 | 第103-115页 |
一、 推动司法近代化 | 第104-107页 |
二、 推动狱制近代化 | 第107-110页 |
三、 推动警政近代化 | 第110-115页 |
结语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
附录 清末日本政法考察类著述书目提要 | 第125-135页 |
后记 | 第135-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