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羊奶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1.2 乳腺脂肪酸代谢 | 第14-17页 |
1.3 PPAR家族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1.3.1 PPAR家族基因结构与组织表达 | 第17-18页 |
1.3.2 PPAR家族基因的活化 | 第18-19页 |
1.3.3 PPAR家族基因的生理功能 | 第19-20页 |
1.4 PPARΓ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1 PPARγ基因与乳脂代谢 | 第20-21页 |
1.4.2 PPARγ基因的表达调控 | 第21-22页 |
1.5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5.1 启动子的结构特征 | 第23页 |
1.5.2 启动子的克隆 | 第23页 |
1.5.3 启动子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PPARγ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区域分析 | 第25-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5页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5-26页 |
2.1.4 引物设计 | 第26页 |
2.1.5 PPARγ基因启动子的扩增 | 第26页 |
2.1.6 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26-27页 |
2.1.7 PPARγ基因启动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7页 |
2.1.8 启动子缺失片段的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27页 |
2.1.9 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 | 第27-28页 |
2.1.10 细胞转染 | 第28页 |
2.1.11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28页 |
2.1.12 数据分析 | 第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1页 |
2.2.1 奶山羊PPARγ启动子的克隆 | 第28-29页 |
2.2.2 PPARγ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9-30页 |
2.2.3 PPARγ基因启动子基础活性检测 | 第30页 |
2.2.4 PPARγ基因启动子缺失片段的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30-31页 |
2.2.5 PPARγ基因核心启动子区域的确定 | 第31页 |
2.3 讨论 | 第31-33页 |
2.3.1 PPARγ启动子的克隆 | 第31页 |
2.3.2 PPARγ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3.3 PPARγ启动子5′端缺失分析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C/EBPα对奶山羊PPARγ基因转录活性的调控作用研究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34页 |
3.1.2 奶山羊C/EBPα基因的克隆 | 第34-35页 |
3.1.3 C/EBP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3.1.4 C/EBPα位点突变型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36页 |
3.1.5 细胞培养与转染 | 第36-37页 |
3.1.6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37页 |
3.1.7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 第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3.2.1 C/EBPα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3.2.2 C/EBPα结合位点突变型PPARγ启动子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3.2.3 突变体对PPARγ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过表达C/EBPα对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干扰C/EBPα对PPARγ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 讨论 | 第42-43页 |
3.3.1 C/EBPα基因功能分析 | 第42页 |
3.3.2 C/EBPα基因对PPARγ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罗格列酮对PPARγ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44-5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4页 |
4.1.2 启动子PPRE元件的定点突变 | 第44-45页 |
4.1.3 PPRE元件突变重组体构建 | 第45页 |
4.1.4 细胞培养与转染 | 第45-46页 |
4.1.5 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第46页 |
4.1.6 数据分析 | 第4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4.2.1 PPRE元件突变型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构建 | 第46-47页 |
4.2.2 ROSI对PPARγ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4.2.3 PPRE元件突变对PPARγ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启动子上关键PPRE元件的确定 | 第48-49页 |
4.3 讨论 | 第49-50页 |
4.3.1 ROSI在脂代谢中的作用 | 第49页 |
4.3.2 PPARγ基因表达的正向自调节作用 | 第49-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创新点 | 第52-53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