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框架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研究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阐释 | 第17-18页 |
2.1.1 景观 | 第17页 |
2.1.2 农业景观 | 第17页 |
2.1.3 景观美学评价 | 第17-18页 |
2.1.4 成都平原 | 第18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8-19页 |
2.2.1 景观美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景观生态学 | 第19页 |
2.3 农业景观审美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2.3.1 农业景观审美的起源及发展 | 第19-20页 |
2.3.2 农业景观审美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4 景观美学评价方法概述 | 第21-23页 |
第3章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发展及特色研究 | 第23-40页 |
3.1 成都平原自然地理条件 | 第23-25页 |
3.1.1 成都平原地形及地貌 | 第23-24页 |
3.1.2 成都平原气候特点 | 第24-25页 |
3.2 成都平原历史沿革及农耕文明 | 第25-29页 |
3.2.1 成都历史沿革 | 第25-26页 |
3.2.2 成都平原农业特色的形成 | 第26-29页 |
3.2.3 成都平原农耕文化特色 | 第29页 |
3.3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构成元素及其美学价值分析 | 第29-33页 |
3.3.1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构成元素 | 第29-31页 |
3.3.2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 | 第31-33页 |
3.4 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实践及景观变化 | 第33-39页 |
3.4.1 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实践概述 | 第33页 |
3.4.2 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历程 | 第33-35页 |
3.4.3 成都平原新农村建设成果 | 第35-38页 |
3.4.4 成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3.5 总结及思考 | 第39-40页 |
第4章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构建 | 第40-63页 |
4.1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要素的提取 | 第40-46页 |
4.1.1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要素的初步提出 | 第40-41页 |
4.1.2 实地调研 | 第41-44页 |
4.1.3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集补充 | 第44-46页 |
4.1.4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 第46页 |
4.2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 | 第46-52页 |
4.2.1 SBE审美评价图片的选取 | 第46-47页 |
4.2.2 测试对象及方式 | 第47-48页 |
4.2.3 问卷统计及SBE值计算 | 第48-52页 |
4.3 相关要素提取及相关性分析 | 第52-59页 |
4.3.1 相关要素的确定及提取 | 第52-55页 |
4.3.2 景观审美元素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4.3.3 农业景观审美评价指标体系再构建 | 第56-59页 |
4.4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研究 | 第59-62页 |
4.4.1 农业景观要素权重研究 | 第59页 |
4.4.2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9-61页 |
4.4.3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指标体系解析 | 第61-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美学评价实例 | 第63-84页 |
5.1 研究概述 | 第63-67页 |
5.1.1 案例选取依据 | 第63-64页 |
5.1.2 案例概述 | 第64-67页 |
5.1.3 研究整体思路 | 第67页 |
5.2 研究数据获取 | 第67-68页 |
5.2.1 数据获取渠道 | 第67-68页 |
5.2.2 获取的数据资料 | 第68页 |
5.2.3 数据提取方法 | 第68页 |
5.3 泉水村农业景观元素格局变化研究 | 第68-74页 |
5.3.1 泉水村今年农业活动变化调研 | 第68-70页 |
5.3.2 泉水村近年景观元素演变概况 | 第70-73页 |
5.3.3 泉水村景观元素变化情况 | 第73页 |
5.3.4 泉水村小结 | 第73-74页 |
5.4 战旗村农业景观元素格局变化研究 | 第74-78页 |
5.4.1 战旗村近年景观演变情况 | 第74-77页 |
5.4.2 战旗村近年景观元素演变情况 | 第77-78页 |
5.4.3 战旗村小结 | 第78页 |
5.5 泉水村、战旗村农业景观美学评价研究 | 第78-83页 |
5.5.1 过程及操作 | 第78-79页 |
5.5.2 数据处理及基本统计 | 第79-81页 |
5.5.3 评价分析 | 第81-83页 |
5.6 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思考 | 第84-88页 |
6.1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美学评价研究结论及成果 | 第84-85页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84页 |
6.1.2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6.2 成都平原农业景观美学评价研究思考 | 第85-86页 |
6.2.1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农业景观建设的思考 | 第85-86页 |
6.2.2 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思考 | 第86页 |
6.3 未来拓展 | 第86-88页 |
6.3.1 论文尚待深入的内容 | 第86-87页 |
6.3.2 研究拓展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附录1 成都平原乡村景观综合研究——调查问卷 | 第93-94页 |
附录2 农村田园景观问卷 | 第94-95页 |
附录3 农户行为与农业景观变化调查问卷 | 第95-96页 |
附录4 SBE评价图片问卷 | 第96-100页 |
附录5 VRM评分问卷 | 第100-101页 |
附录6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图片问卷 | 第101-105页 |
附录7 农业景观美学评价打分问卷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