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面伤损图像检测软件系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铁路轨面检测方法的介绍 | 第8页 |
1.2.2 机器视觉检测法的发展介绍 | 第8-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轨面伤损图像检测软件系统 | 第11-38页 |
2.1 轨面图像检测系统简介 | 第11页 |
2.2 软件开发平台 | 第11-12页 |
2.2.1 Visual C++ 2010 | 第11页 |
2.2.2 机器视觉 Opencv | 第11-12页 |
2.3 检测软件系统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2.4 室内轨面伤损检测软件系统 | 第13-24页 |
2.4.1 室内轨面图像检测原理 | 第14-16页 |
2.4.2 主要算法实现 | 第16-23页 |
2.4.2.1 滤波去噪 | 第16页 |
2.4.2.2 轨面剪辑 | 第16-18页 |
2.4.2.3 灰度值比较 | 第18-20页 |
2.4.2.4 形态学运算 | 第20-22页 |
2.4.2.5 轨面伤损区域定位 | 第22-23页 |
2.4.2.6 轨面伤损的特征值计算 | 第23页 |
2.4.3 实验结果 | 第23-24页 |
2.5 室外环境轨面伤损检测软件系统 | 第24-31页 |
2.5.1 室外轨面图像检测原理 | 第25-26页 |
2.5.2 室外轨面图像的主要算法的实现 | 第26-30页 |
2.5.3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2.6 实地上车实验图像检测系统 | 第31-34页 |
2.6.1 实地图像检测原理 | 第32-33页 |
2.6.2 实验结果 | 第33-34页 |
2.7 轨面伤损检测软件系统 | 第34-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轨面图像检测系统优化 | 第38-61页 |
3.1 软件各模块耗时检测 | 第38-41页 |
3.2 程序算法上的优化 | 第41-47页 |
3.3 在电脑硬件上加入固态硬盘 | 第47-50页 |
3.3.1 固态硬盘简介 | 第47-48页 |
3.3.2 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耗时对比 | 第48-50页 |
3.4 基于 CPU 多核并行处理的系统改进 | 第50-55页 |
3.4.1 OpenMP多核并行处理技术 | 第51页 |
3.4.2 单线程与多线程比较实验 | 第51-55页 |
3.5 轨面图像帧幅变化 | 第55-59页 |
3.5.1 实验 | 第55-59页 |
3.5.2 实验小结 | 第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4.1 总结 | 第61页 |
4.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