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研究现状评价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1.4.1 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 | 第16-17页 |
1.4.2 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 第17-18页 |
2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 | 第18-25页 |
2.1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现实背景 | 第18-20页 |
2.1.1 国际背景 | 第18-19页 |
2.1.2 国内背景 | 第19-20页 |
2.2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思想 | 第20-21页 |
2.2.2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科技思想 | 第21-25页 |
3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4页 |
3.1 道路视域: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第25-26页 |
3.1.1 以坚持自力更生推动自主创新 | 第25页 |
3.1.2 以坚定创新自信推动自主创新 | 第25-26页 |
3.1.3 以做好顶层设计推动自主创新 | 第26页 |
3.1.4 以自主创新推动参与全球竞争 | 第26页 |
3.2 战略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26-28页 |
3.2.1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 | 第27页 |
3.2.2 发挥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度优势 | 第27页 |
3.2.3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 第27-28页 |
3.2.4 明确创新驱动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8页 |
3.3 人才视域:完善科技创新人才体制 | 第28-30页 |
3.3.1 积极培养和挖掘创新型科技人才 | 第28页 |
3.3.2 努力培养创新型青年人才 | 第28-29页 |
3.3.3 充分调动科学家和企业家 | 第29页 |
3.3.4 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 第29-30页 |
3.4 动力视域: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 第30-32页 |
3.4.1 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 第30页 |
3.4.2 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 第30-31页 |
3.4.3 完善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 | 第31页 |
3.4.4 完善基础研究体制机制 | 第31-32页 |
3.5 环境视域:营造开放的科技创新环境 | 第32-34页 |
3.5.1 保持开放的态度拥抱创新 | 第32页 |
3.5.2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热爱创新 | 第32页 |
3.5.3 大力促进科技文化建设 | 第32-33页 |
3.5.4 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公平竞争氛围 | 第33-34页 |
4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和价值 | 第34-38页 |
4.1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 | 第34-35页 |
4.1.1 鲜明的时代性 | 第34页 |
4.1.2 持续的发展性 | 第34页 |
4.1.3 开放的包容性 | 第34-35页 |
4.1.4 全面的系统性 | 第35页 |
4.2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5-36页 |
4.2.1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 | 第35-36页 |
4.2.2 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第36页 |
4.3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36-38页 |
4.3.1 为中国科技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 第36页 |
4.3.2 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力 | 第36-37页 |
4.3.3 深化了中国科技创新体制的改革 | 第37-38页 |
5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