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镜像”—中国近代风俗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导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一章 风俗画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风俗画的界定 | 第13-15页 |
一、“风俗”与风俗画 | 第13-14页 |
二、风俗画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历史发展与特点 | 第15-24页 |
一、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发展史 | 第16-23页 |
二、中国古代风俗画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近代风俗画发展的社会成因 | 第24-31页 |
第一节 经济原因 | 第24-26页 |
一、城市经济的繁荣 | 第24-25页 |
二、市民购买力的突起 | 第25页 |
三、出口贸易的刺激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原因 | 第26-27页 |
一、石印技术的传入 | 第26-27页 |
二、摄影术的引入 | 第27页 |
第三节 政治原因 | 第27-29页 |
一、扩大画院、设置如意馆 | 第27-28页 |
二、制定留学教育政策 | 第28页 |
三、创建新式美术院校 | 第28-29页 |
第四节 思想原因 | 第29-31页 |
一、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蒙 | 第29页 |
二、“工商立国”的价值观念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近代风俗画展现的社会镜像 | 第31-54页 |
第一节 现代科技的镜像折射 | 第31-36页 |
一、交通工具的科技化 | 第31-34页 |
二、生活基础设施的科技化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衣冠服饰的变化 | 第36-46页 |
一、服饰:从“藏”到“露” | 第36-41页 |
二、发式:从“辫发”到“剪发” | 第41-44页 |
三、女足:从“束缚”到“解放”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生活方式的变化 | 第46-50页 |
一、家庭生活方式 | 第46-47页 |
二、休闲生活方式 | 第47-50页 |
第四节 伦理规范的新规训 | 第50-54页 |
一、家庭伦理道德观 | 第50-52页 |
二、社会伦理道德观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近代风俗画的特征 | 第54-60页 |
第一节 商业世俗化的审美 | 第54-56页 |
第二节 写实性的表现方法 | 第56-58页 |
第三节 西洋化的审美取向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注释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