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DSL的一种数据合法性校验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研究内容第11-12页
    1.4 研究意义第12页
    1.5 本文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二章 相关知识与技术第14-20页
    2.1 框架概述第14-15页
        2.1.1 框架定义第14页
        2.1.2 框架设计原则第14-15页
    2.2 可变性建模技术第15-16页
        2.2.1 基于特征的可变性建模技术第15页
        2.2.2 基于UML的可变性建模技术第15-16页
        2.2.3 基于DSL的可变性建模技术第16页
    2.3 领域特定语言概述第16-18页
        2.3.1 领域特定语言DSL第16页
        2.3.2 DSL工具第16-17页
        2.3.3 ANTLR第17-18页
    2.4 代码生成技术第18页
    2.5 StringTemplate概述第18-20页
第三章 校验框架的分析与总体设计第20-27页
    3.1 校验框架需求第20-23页
    3.2 共性与可变性分析第23页
    3.3 框架总体设计第23-25页
        3.3.1 框架建模技术第23页
        3.3.2 框架层次设计第23-24页
        3.3.3 框架内部数据流向设计第24-25页
    3.4 DSL适用分析第25-27页
第四章 校验框架的详细设计与实现第27-35页
    4.1 元模型设计与实现第27-31页
        4.1.1 元模型设计第27-28页
        4.1.2 元模型描述及实现第28-30页
        4.1.3 元模型实例第30-31页
        4.1.4 元模型引擎第31页
    4.2 语义模型设计及实现第31-32页
    4.3 StringTemplate模板设计第32-33页
    4.4 类间调用关系第33页
    4.5 框架实现过程第33-35页
第五章 校验框架的测试第35-39页
    5.1 单元测试第35-36页
    5.2 集成测试第36-39页
        5.2.1 集成测试环境第36-37页
        5.2.2 集成测试用例第37页
        5.2.3 集成测试结果及分析第37-3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39-40页
    6.1 总结第39页
    6.2 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44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反卷积的扫描电化学成像去拖尾算法
下一篇:带截止时间的模糊流水线调度问题新模型与求解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