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一、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三、文献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第19页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9-20页 |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2页 |
一、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二、论文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第一章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溯源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斯密生平及著作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条件 | 第24-28页 |
一、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政治条件 | 第24-25页 |
二、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经济条件 | 第25页 |
三、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思想条件 | 第25-28页 |
第二章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及政策主张 | 第28-48页 |
第一节 《国富论》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 第28-30页 |
一、经济自由主义与国民财富增加 | 第28-29页 |
二、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贯穿《国富论》全书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0-34页 |
一“经济人”假设 | 第30-32页 |
二、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政策主张 | 第34-42页 |
一、保证自由竞争政策 | 第34-36页 |
二、实现自由贸易战略 | 第36-38页 |
三、建立有限政府制度 | 第38-42页 |
第四节 对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客观评价 | 第42-48页 |
一、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先进性 | 第42-44页 |
二、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 第44-48页 |
第三章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 | 第48-62页 |
第一节 对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 | 第48-56页 |
一、严复等启蒙思想家对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研究与传播 | 第48-51页 |
二、新中国成立后顾准等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研究 | 第51-53页 |
三、改革开放后于祖尧等学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53-55页 |
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影响 | 第56-62页 |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试验阶段 | 第56-59页 |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推进阶段 | 第59-60页 |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发展阶段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62-64页 |
一、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 第62-63页 |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与市场关系 | 第63-64页 |
三、肯定“经济人”追逐个人利益的合理性 | 第64页 |
第二节 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借鉴 | 第64-67页 |
一、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与市场规则 | 第65页 |
二、发挥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协同作用 | 第65页 |
三、激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活力 | 第65-67页 |
第三节 为加快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参考借鉴 | 第67-70页 |
一、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 | 第67页 |
二、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责任政府 | 第67-68页 |
三、创新政府运行机制 | 第68页 |
四、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