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

基于孔径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特性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特性第11-14页
        1.2.1 表面等离激元的色散关系第11-13页
        1.2.2 表面等离激元特征长度第13-14页
    1.3 表面等离激元的激发方式第14-17页
        1.3.1 棱镜耦合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第14-15页
        1.3.2 光栅耦合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第15-16页
        1.3.3 利用强聚焦光束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第16-17页
    1.4 贵金属材料的光学特性第17-19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9-22页
第二章 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第22-32页
    2.1 激发表面等离激元的纳米结构第22-26页
        2.1.1 金属纳米线和金属纳米颗粒第22-23页
        2.1.2 薄膜上的介质纳米结构第23-25页
        2.1.3 孔洞或凹槽纳米结构第25-26页
    2.2 纳米结构的制作技术第26-32页
        2.2.1 直写成型技术第27-28页
        2.2.2 光学刻蚀技术第28-29页
        2.2.3 纳米压印技术第29-30页
        2.2.4 离子束刻蚀技术第30-32页
第三章 基于矩形孔的表面等离透镜的研究第32-39页
    3.1 表面等离透镜的研究背景第32-33页
    3.2 表面等离透镜的设计原理第33-34页
    3.3 双焦点的表面等离透镜第34-36页
    3.4 修正的表面等离透镜第36-38页
    3.5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周期纳米孔的近场表面自成像效应的研究第39-47页
    4.1 周期孔阵列衍射的研究背景第39页
    4.2 金属材料对表面泰伯像的影响第39-42页
    4.3 入射偏振态对表面自成像的影响第42-44页
    4.4 实验测量第44-46页
    4.5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5.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47-48页
    5.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涡旋光阵列的产生及在变形测量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微结构的光场偏振和相位操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