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当前的视频编解码技术 | 第10-11页 |
1.2.2 无线网络传输拥塞控制算法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13-14页 |
2 视频编码技术及传输控制协议的理论研究 | 第14-23页 |
2.1 H.264视频编解码技术 | 第14-17页 |
2.1.1 H.264编解码器 | 第14-15页 |
2.1.2 H.264的结构 | 第15-17页 |
2.2 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 | 第17-22页 |
2.2.1 常见传输协议的分析 | 第17页 |
2.2.2 基于RTP/RTCP下的流媒体传输 | 第17-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基于流媒体的流量控制算法改进 | 第23-32页 |
3.1 与码率控制算法的相关参数 | 第23-24页 |
3.1.1 量化参数 | 第23页 |
3.1.2 信道带宽 | 第23页 |
3.1.3 丢包率 | 第23页 |
3.1.4 抖动 | 第23-24页 |
3.2 码率控制中缓冲区的设计 | 第24-25页 |
3.3 常见的码率控制算法 | 第25-28页 |
3.3.1 基于常数的乘增长及乘减少流量控制算法 | 第26页 |
3.3.2 基于常数乘减少和常数加增长的流量控制算法 | 第26页 |
3.3.3 基于常数减少和变常数增长的流量控制算法 | 第26-28页 |
3.4 基于RTP/RTCP协议下的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28-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视频编码及无线传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51页 |
4.1 无线传屏总体设计方案 | 第32页 |
4.2 开发环境的搭建 | 第32-33页 |
4.3 Android下framebuffer机制的研究 | 第33-37页 |
4.3.1 FrameBuffer简介 | 第33-34页 |
4.3.2 与FrameBuffer相关的数据结构 | 第34-36页 |
4.3.3 抓屏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37页 |
4.4 基于ffmpeg+x264软编码实现方案 | 第37-41页 |
4.4.1 ffmpeg概述 | 第37页 |
4.4.2 ffmpeg相关数据结构 | 第37-40页 |
4.4.3 软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41页 |
4.5 基于MFC的硬编码实现方案 | 第41-46页 |
4.5.1 基于cortex-a8架构的s5pv210处理器 | 第41-44页 |
4.5.2 硬编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4-46页 |
4.6 网络传输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46-47页 |
4.7 基于JRTPLIB的传输控制 | 第47-50页 |
4.7.1 JRTPLIB中的几个重要类 | 第47页 |
4.7.2 基于JRTPLIB的传输流程 | 第47-49页 |
4.7.3 基于JRTPLIB传输的实现与注意 | 第49-50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5 多屏互动平台的性能测试及分析 | 第51-63页 |
5.1 多屏互动系统平台的测试环境搭建 | 第51页 |
5.2 两种编码方式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51-52页 |
5.3 量化参数QP对编码器码率以及信噪比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 码率控制算法的性能测试 | 第53-60页 |
5.4.1 码率控制算法在空载下的性能测试 | 第53-56页 |
5.4.2 码率控制算法在TCP流干扰下的性能测试 | 第56-59页 |
5.4.3 两种流量控制算法的性能比较 | 第59-60页 |
5.5 多屏互动平台的整体性能测试 | 第60-62页 |
5.5.1 图片延迟的测试 | 第60-61页 |
5.5.2 视频延迟的测试 | 第61-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0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