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胰腺癌背景及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1.1 胰腺癌简介 | 第11-12页 |
1.1.2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 第12页 |
1.1.3 胰腺癌的常用诊断方法 | 第12-14页 |
1.1.4 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 | 第14-15页 |
1.2 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特点 | 第15-17页 |
1.3 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简介 | 第17-18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5页 |
第二章 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皮下和原位植瘤动物模型的代谢组学比较 | 第25-53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5-29页 |
2.2.1 癌细胞分期与动物模型 | 第25-27页 |
2.2.2 裸鼠组织与血液样本制备及核磁共振波谱采集 | 第27页 |
2.2.3 核磁共振谱图处理 | 第27-28页 |
2.2.4 多元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2.2.5 代谢通路分析 | 第29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29-46页 |
2.3.1 胰腺癌模型的成功建立 | 第29-31页 |
2.3.2 胰腺癌植瘤裸鼠血样和组织样的代谢轮廓 | 第31-36页 |
2.3.3 原位及皮下模型在血液代谢中的代谢差异 | 第36-41页 |
2.3.4 原位及皮下模型在组织代谢中的代谢差异 | 第41-46页 |
2.4 讨论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第三章 HR-MAS NMR技术对比分析胰腺癌病人与大鼠模型的代谢差异 | 第53-73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3.2.1 病人与动物组织样本采集 | 第54页 |
3.2.2 组织样本的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检测 | 第54-55页 |
3.2.3 核磁共振谱图处理 | 第55页 |
3.2.4 多元统计分析 | 第55页 |
3.2.5 代谢通路分析 | 第55-5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3.3.1 人与大鼠的离体胰腺癌组织的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图对比 | 第56-58页 |
3.3.2 单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 | 第58-65页 |
3.3.3 讨论 | 第65-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6页 |
4.1 论文总结 | 第73-74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