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甘肃省基本情况 | 第17页 |
1.4 甘肃省新农合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1.4.1 试点阶段(2003-2004) | 第17页 |
1.4.2 逐步扩大至全覆盖阶段(2005-2007) | 第17-18页 |
1.4.3 稳步发展阶段(2008-2016) | 第18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1.5.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2.1 文献分析法 | 第20页 |
2.2.2 访谈法 | 第20页 |
2.2.3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2.2.4 统计方法 | 第21页 |
2.3 相关概念定义 | 第21-2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甘肃省2008-2016年新农合运行基本情况 | 第23-39页 |
3.1 新农合参合情况 | 第23-24页 |
3.1.1 全省参合情况 | 第23页 |
3.1.2 2016 年各市(州)参合情况 | 第23-24页 |
3.2 新农合资金筹集与使用情况 | 第24-27页 |
3.2.1 人均筹资标准 | 第24页 |
3.2.2 基金构成 | 第24-25页 |
3.2.3 农民缴费负担 | 第25页 |
3.2.4 基金使用情况 | 第25-27页 |
3.3 新农合受益情况 | 第27-36页 |
3.3.1 新农合受益面 | 第27-32页 |
3.3.2 新农合受益水平 | 第32-36页 |
3.4 农民医疗负担情况 | 第36页 |
3.5 讨论 | 第36-39页 |
3.5.1 甘肃省新农合制度逐年完善 | 第36-37页 |
3.5.2 新农合筹资水平逐年提高,地方财政补助力度有限 | 第37页 |
3.5.3 新农合资金支出逐年增多,机构间分配不平衡 | 第37页 |
3.5.4 农民就医需求逐渐释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逐年提高 | 第37-38页 |
3.5.5 农民医疗负担逐渐减轻,分级诊疗有待加强 | 第38-39页 |
第四章 2016年部分市(州)、县(区)新农合方案分析 | 第39-44页 |
4.1 方案收集情况 | 第39页 |
4.2 方案内容概述 | 第39-42页 |
4.2.1 新农合基金的筹集与分配 | 第39-40页 |
4.2.2 新农合门诊补偿政策 | 第40页 |
4.2.3 新农合住院补偿政策 | 第40-41页 |
4.2.4 统筹基金支付方式 | 第41-42页 |
4.3 讨论 | 第42-44页 |
4.3.1 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是大趋势 | 第42页 |
4.3.2 不同支付方式各有利弊 | 第42页 |
4.3.3 国内支付方式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 第42-43页 |
4.3.4 甘肃省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 第43-44页 |
第五章 2016年甘肃省各市州新农合运行效果比较 | 第44-55页 |
5.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5.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44页 |
5.1.2 指标的选取 | 第44-45页 |
5.2 评价过程 | 第45-53页 |
5.2.1 确定各指标数值 | 第45页 |
5.2.2 确定指标权重 | 第45-46页 |
5.2.3 指标同趋势化 | 第46页 |
5.2.4 指标无量纲化 | 第46-47页 |
5.2.5 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确定 | 第47页 |
5.2.6 计算各市(州)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欧式距离 | 第47页 |
5.2.7 计算各市(州)指标值与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 第47页 |
5.2.8 值排序 | 第47页 |
5.2.9 计算回归方程 | 第47-48页 |
5.2.10 分档排序 | 第48-53页 |
5.3 评价结果 | 第53页 |
5.4 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参合农民新农合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63页 |
6.1 问卷回收情况 | 第55页 |
6.2 新农合知晓情况及满意度调查 | 第55-58页 |
6.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55页 |
6.2.2 新农合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 第55-56页 |
6.2.3 定点医疗机构满意情况调查结果 | 第56-57页 |
6.2.4 新农合方案满意情况调查结果 | 第57-58页 |
6.3 新农合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61页 |
6.4 讨论 | 第61-63页 |
6.4.1 新农合总体满意情况较好 | 第61页 |
6.4.2 个人特征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 第61页 |
6.4.3 知晓情况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 第61页 |
6.4.4 定点医疗机构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6.4.5 新农合方案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 第62-6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7.1 结论 | 第63页 |
7.1.1 甘肃省2008-2016年新农合运行情况良好 | 第63页 |
7.1.2 2016 年各市(州)新农合运行效果较为平稳 | 第63页 |
7.1.3 总体满意度较高,新农合方案是影响农民满意度的重点 | 第63页 |
7.1.4 农民个人缴费负担有所增加,分级诊疗效果不明显 | 第63页 |
7.1.5 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薄弱,服务能力和水平较低 | 第63页 |
7.2 建议 | 第63-65页 |
7.2.1 加快完善医疗保障的立法进程 | 第63页 |
7.2.2 完善筹资运行机制 | 第63-64页 |
7.2.3 加强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第64页 |
7.2.4 完善配套政策建设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