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0-20页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缘起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7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11-16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19页
    四、研究创新及不足第19-20页
        (一)研究创新第19页
        (二)研究不足第19-20页
第一章 红色资源及相关理论概述第20-34页
    第一节 红色资源相关概念界定第20-25页
        一、资源第20-21页
        二、红色资源第21-22页
        三、红色资源与红色文化第22-25页
    第二节 红色资源的特点第25-27页
        一、先进性第25-26页
        二、民族性第26页
        三、育人性第26-27页
    第三节 红色资源的内容第27-31页
        一、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第28-29页
        二、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第29-31页
    第四节 红色资源的功能第31-34页
        一、价值导向功能第32页
        二、文化传承功能第32-33页
        三、精神塑造功能第33-34页
第二章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价值内蕴第34-49页
    第一节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理基础第34-38页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第34-35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第35-37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第37-38页
    第二节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第38-42页
        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8-40页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第40-42页
    第三节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蕴第42-49页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价值第43-45页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的价值第45-47页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其自身的价值第47-49页
第三章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第49-60页
    第一节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第49-55页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成效与困境第50-51页
        二、高校与红色资源区合作的成效与困境第51-53页
        三、思政课实际教学中的成效与困境第53-55页
    第二节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原因分析第55-60页
        一、主观认识不够到位第55-56页
        二、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第56-57页
        三、红色资源理论研究深度不足第57-58页
        四、教学方法与艺术单一第58-60页
第四章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第60-73页
    第一节 夯实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根基第60-62页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领导第61页
        二、进一步实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第61-62页
    第二节 建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第62-65页
        一、组织保障第62-63页
        二、制度保障第63-64页
        三、物质保障第64页
        四、环境保障第64-65页
    第三节 建立高校与红色资源区的合作机制第65-67页
        一、建立高校与红色资源区信息共享机制第65页
        二、建立高校与红色资源区物质共享机制第65-66页
        三、建立高校与红色资源区人才共享机制第66-67页
    第四节 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教育载体第67-69页
        一、系统编写红色教材第67-68页
        二、灵活使用红色课件第68页
        三、科学欣赏红色影音第68-69页
        四、高效运用网络平台第69页
    第五节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教学方法第69-73页
        一、理论宣传法第70页
        二、榜样示范法第70-71页
        三、实践锻炼法第71页
        四、比较鉴别法第71-72页
        五、情感教育法第72-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湾地区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历史试题研究--基于2002至2017年历史试题之探讨
下一篇:基于SVM的大学生助学金评定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