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介孔材料 | 第11-15页 |
1.2.1 制备方法 | 第11-14页 |
1.2.2 应用前景 | 第14-15页 |
1.3 介孔生物陶瓷作为药物传递系统 | 第15-17页 |
1.3.1 影响药物传递的因素 | 第15-17页 |
1.3.2 药物传递系统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 硅酸钙作为输送载体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 研究意义和选题思路 | 第18-19页 |
第2章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PFT?载药体系的制备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0-22页 |
2.2.3 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28页 |
2.3.1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PFT?复合微球的物相结构 | 第23-24页 |
2.3.2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形貌 | 第24-26页 |
2.3.3 介孔硅酸钙的比表面积与孔隙度 | 第26页 |
2.3.4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复合微球药物传递性能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PFT?的体外实验研究 | 第29-3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2.1 BMSCs原代培养及增殖分化 | 第29-30页 |
3.2.2 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30页 |
3.2.3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 | 第30页 |
3.2.4 茜素红染色 | 第30页 |
3.2.5 WesternBlot | 第30-31页 |
3.2.6 RT-PCR | 第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3.3.1 生物相容性和毒性 | 第31-32页 |
3.3.2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PFT?的骨诱导性 | 第32-34页 |
3.3.3 介孔介孔硅酸钙/壳聚糖/PFT?的成骨分化机制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SC79载药体系的制备 | 第36-43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37-3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2页 |
4.3.1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支架的物相结构 | 第39页 |
4.3.2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支架的形貌 | 第39-40页 |
4.3.3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支架的热性能 | 第40-41页 |
4.3.4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SC79支架的药物传递性能 | 第41-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SC79支架的成骨性能研究 | 第43-54页 |
5.1 引言 | 第4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5.2.1 BMSCs的原代培养及传代 | 第43页 |
5.2.2 细胞粘附与增殖 | 第43-44页 |
5.2.3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 | 第44页 |
5.2.4 WesternBlot | 第44页 |
5.2.5 成骨分化标记基因的表达 | 第44页 |
5.2.6 动物实验 | 第44-45页 |
5.2.7 Micro-CT | 第45页 |
5.2.8 组织切片 | 第4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5.3.1 细胞粘附和增殖 | 第45-46页 |
5.3.2 碱性磷酸酶(ALP)活性 | 第46-47页 |
5.3.3 WesternBlot | 第47-48页 |
5.3.4 SC79对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 第48页 |
5.3.5 Micro-CT | 第48-49页 |
5.3.6 组织切片染色 | 第49-50页 |
5.3.7 骨矿化机制 | 第50-51页 |
5.3.8 介孔硅酸钙/壳聚糖/SC79支架的成骨分化机制 | 第51-52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52-5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