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基于数据共享的高校应用系统集成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符号说明第6-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4页
    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的目标及其主要的内容第12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其章节编排第12-14页
第二章 数据集成及其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第14-24页
    2.1 应用系统集成第14页
    2.2 应用系统集成的主要方法第14-16页
    2.3 数据集成第16页
    2.4 数据集成的主要方法第16-18页
    2.5 操作数据存储第18页
    2.6 ETL第18-19页
    2.7 中介模式第19-20页
    2.8 数据集成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第20-23页
        2.8.1 数据仓库法的改进第20-21页
        2.8.2 ETL 的实现第21-22页
        2.8.3 利用中介模式实现中间件法第22-23页
    2.9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基于数据共享的高校应用系统集成方案第24-30页
    3.1 高校应用系统第24-25页
    3.2 高校应用系统集成的需求第25-26页
    3.3 系统集成方案第26-27页
    3.4 数据集成策略第27-28页
        3.4.1 跨职能域的信息共享第27-28页
        3.4.2 跨职能域的业务协同第28页
        3.4.3 全局化的数据统计第28页
    3.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四章 共享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实现第30-43页
    4.1 数据共享平台的逻辑架构第30页
    4.2 数据共享平台的物理结构第30-31页
    4.3 数据共享平台各模块的设计和实现第31-37页
        4.3.1 数据查询管理第31-33页
        4.3.2 操作数据存储第33页
        4.3.3 数据仓库和数据统计接口第33-34页
        4.3.4 共享数据管理第34页
        4.3.5 数据交换接口第34页
        4.3.6 数据标准体系第34-36页
        4.3.7 数据安全机制第36-37页
    4.4 数据共享平台的具体实施与效果分析第37-42页
        4.4.1 实施背景第37-38页
        4.4.2 实施过程第38-40页
        4.4.3 实施效果第40-41页
        4.4.4 集成方案的影响因素第41-42页
    4.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五章 共享数据的选择和管理第43-51页
    5.1 共享数据的分类第43页
    5.2 本体的定义和用途第43-44页
    5.3 本体的表示方法第44页
    5.4 利用本体分析选择共享数据第44-45页
    5.5 实现步骤第45-49页
        5.5.1 定义全局本体第45-47页
        5.5.2 定义局部本体第47-48页
        5.5.3 定义映射第48页
        5.5.4 确定共享数据第48-49页
    5.6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六章 数据同步的实现第51-57页
    6.1 同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第51-52页
    6.2 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第52-55页
        6.2.1 ODI 的功能第52页
        6.2.2 ODI 的特点第52-54页
        6.2.3 实现步骤第54-55页
    6.3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7-60页
    7.1 本文工作回顾第57-58页
    7.2 成果及意义第58页
    7.3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工作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自适应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下一篇:全面薪酬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