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已知的DNA修饰 | 第10-11页 |
1.2 磷硫酰化修饰的研究历程 | 第11-20页 |
1.2.1 发现一种异常的DNA修饰 | 第11-13页 |
1.2.2 dnd基因簇决定异常修饰 | 第13-15页 |
1.2.3 dnd基因簇位于基因岛内且广泛分布 | 第15页 |
1.2.4 各dnd基因的功能分析 | 第15-16页 |
1.2.5 异常修饰的化学结构解析 | 第16-20页 |
1.3 硫修饰具有严格的序列选择性且修饰丰度受侧翼序列的影响 | 第20-22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26页 |
2.1.1 菌株 | 第23页 |
2.1.2 质粒 | 第23-24页 |
2.1.3 引物 | 第24-25页 |
2.1.4 培养基与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2页 |
2.2.1 链霉菌培养及菌种保藏 | 第26页 |
2.2.2 链霉菌总蛋白的提取 | 第26页 |
2.2.3 核酸结合蛋白的富集 | 第26页 |
2.2.4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26-27页 |
2.2.5 蛋白质的层析分离纯化 | 第27页 |
2.2.6 凝胶阻滞电泳(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 | 第27-28页 |
2.2.7 胶内蛋白质的串联质谱鉴定 | 第28页 |
2.2.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页 |
2.2.9 聚合酶链式反应及DNA片段的纯化 | 第28-29页 |
2.2.10 大肠杆菌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9页 |
2.2.11 表达载体构建 | 第29页 |
2.2.12 大肠杆菌CaC12转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30页 |
2.2.13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与亲和纯化 | 第30页 |
2.2.14 融合蛋白聚组氨酸标签的切除及纯化 | 第30页 |
2.2.15 蛋白质浓度测定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优先修饰区结合蛋白的检测与特性研究 | 第32-41页 |
3.1 前言 | 第32-33页 |
3.2 结果和分析 | 第33-40页 |
3.2.1 EMSA方法的建立 | 第33-34页 |
3.2.2 野生型1326 和多种突变株的总蛋白的EMSA | 第34-36页 |
3.2.3 EMSA迁移条带的强度和特异性的分析 | 第36-39页 |
3.2.4 不同缓冲体系对EMSA迁移条带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优先修饰区结合蛋白的纯化与鉴定 | 第41-57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1-55页 |
4.2.1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41-42页 |
4.2.2 硫酸链霉素富集核酸结合蛋白 | 第42-43页 |
4.2.3 柱层析条件的探索与优化 | 第43-48页 |
4.2.4 疏水柱除核酸 | 第48-50页 |
4.2.5 完整的纯化流程 | 第50-53页 |
4.2.6 串联质谱鉴定 | 第53-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GYRASE A和PNPASE的异源表达与免疫检测 | 第57-66页 |
5.1 前言 | 第57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4页 |
5.2.1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59页 |
5.2.2 GyraseA和PNPase的诱导表达与亲和纯化 | 第59页 |
5.2.3 异源表达的GyraseA与PNPase的凝胶阻滞电泳 | 第59-62页 |
5.2.4 Supershift实验证实第二条迁移条带中包含有PNPase | 第62-63页 |
5.2.5 优先修饰序列的突变减弱PNPase的结合 | 第63-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符号说明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