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2-15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第二节 贫困概念的界定和测度方法 | 第15-18页 |
一、贫困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贫困的测度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50页 |
第一节 反贫困的理论基础 | 第21-29页 |
一、世界反贫困理论的演变 | 第21-24页 |
二、亲贫困增长理论 | 第24-29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减贫 | 第29-34页 |
一、国外的研究 | 第29-30页 |
二、国内的研究 | 第30-33页 |
三、评价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扶贫政策、增长模式与减缓贫困 | 第34-40页 |
一、国外的研究 | 第35-38页 |
二、国内的研究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国内外的反贫困实践 | 第40-48页 |
一、国外的反贫困实践 | 第40-42页 |
二、国内的反贫困实践 | 第42-4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农村贫困——基于亲贫困视角的分析 | 第50-73页 |
第一节 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及特征 | 第50-58页 |
一、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农村贫困变化的趋势 | 第50-54页 |
二、中国农村的贫困特征 | 第54-56页 |
三、中国农村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第二节 亲贫困增长的测度 | 第58-64页 |
一、绝对贫困的视角 | 第59-60页 |
二、相对贫困的视角 | 第60-64页 |
第三节 贫困变动的分解 | 第64-66页 |
第四节 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 | 第66-71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政府政策、经济增长与农村减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73-88页 |
第一节 模型设定 | 第73-74页 |
第二节 样本选择 | 第74-76页 |
第三节 数据处理 | 第76-78页 |
第四节 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分析 | 第78-86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政府减贫行为的动态效应——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88-107页 |
第一节 数据与模型 | 第89-91页 |
一、模型的概念性框架 | 第89页 |
二、数据处理和变量说明 | 第89-90页 |
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 第90-91页 |
第二节 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动态效应分析 | 第91-96页 |
一、模型设定 | 第91-94页 |
二、短期效应 | 第94-95页 |
二、长期效应 | 第95-96页 |
第三节 财政惠农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动态影响 | 第96-105页 |
一、短期约束 | 第96-98页 |
二、短期效应 | 第98-101页 |
三、脉冲响应分析 | 第101-10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05-107页 |
第六章 农村扶贫项目的扶贫绩效分析——贵州省的一个例子 | 第107-126页 |
第一节 调研地区的扶贫概况 | 第107-111页 |
一、扶贫项目的实施状况 | 第107-108页 |
二、扶贫成效 | 第108-110页 |
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110-111页 |
第二节 样本户和样本村的基本情况 | 第111-116页 |
一、样本户的基本概况 | 第111-113页 |
二、样本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 | 第113-116页 |
第三节 扶贫项目投资对减缓贫困的计量分析 | 第116-124页 |
一、模型 | 第116-118页 |
二、回归结果分析——以2006年为例 | 第118-12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126-13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26-128页 |
第二节 主要的政策建议 | 第128-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44页 |
一、英文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二、中文参考文献 | 第139-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
附录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