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1 牛体外受精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1 精子获能的研究进展 | 第12-19页 |
1.1.1 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的条件和机理 | 第13-16页 |
1.1.2 牛精子获能的调控因素 | 第16-19页 |
1.2 精子的纯化与获能 | 第19-22页 |
1.2.1 精子的纯化 | 第19-20页 |
1.2.2 精子体外获能的主要途径 | 第20-21页 |
1.2.3 影响体外受精的因素 | 第21-22页 |
2 β-巯基乙醇在IVP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2.1 体外培养时ROS的产生 | 第23-24页 |
2.1.1 体外氧浓度 | 第23页 |
2.1.2 金属阳离子 | 第23-24页 |
2.1.3 可见光 | 第24页 |
2.1.4 胺氧化酶 | 第24页 |
2.2 ROS的生物学意义 | 第24页 |
2.3 ROS的清除 | 第24-25页 |
2.4 ROS与胚胎发育阻滞的关系 | 第25页 |
2.5 添加抗氧化剂克服胚胎发育阻滞现象 | 第25-26页 |
3 牛体外生产胚胎移植的研究进展 | 第26-29页 |
3.1 体外生产胚胎的前景 | 第26-27页 |
3.2 IVF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 第27页 |
3.3 SCNT胚胎移植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3.4 小结 | 第28-29页 |
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第30-5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0-34页 |
1.1.1 主要试验设备 | 第30-31页 |
1.1.2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31-3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4-37页 |
1.2.1 卵巢的获得 | 第34-35页 |
1.2.2 卵母细胞的收集 | 第35页 |
1.2.3 卵母细胞的筛选与分级 | 第35页 |
1.2.4 卵母细胞的成熟培养 | 第35-36页 |
1.2.5 卵母细胞成熟判定 | 第36页 |
1.2.6 卵母细胞受精前的准备 | 第36页 |
1.2.7 精子的纯化与体外获能 | 第36-37页 |
1.2.8 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 第37页 |
1.2.9 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 第37页 |
1.2.10 胚胎移植 | 第37页 |
2 试验方案 | 第37-39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2.2 统计学分析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3.1 β-ME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 第39页 |
3.2 不同精子纯化、获能方法对卵裂率和囊胚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肉牛(利木赞和西门塔尔)和奶牛(荷斯坦)冻精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初探 | 第40-41页 |
3.4 不同精卵共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3.5 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β-ME对体外受精效果、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及胚胎移植初探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9页 |
4.1 β-ME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卵裂率、囊胚率和胚胎发育速度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 精卵共孵育时间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 公牛品种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的初探 | 第47-48页 |
4.4 精子分离纯化及受精方法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5 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1页 |
附表 | 第61-63页 |
附图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