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1.1 大麦的栽培历史 | 第14-15页 |
1.1.1 大麦的起源 | 第14-15页 |
1.1.2 大麦的传播 | 第15页 |
1.2 大麦的分类 | 第15-16页 |
1.2.1 多棱大麦 | 第15页 |
1.2.1.1 六棱大麦 | 第15页 |
1.2.1.2 四棱大麦 | 第15页 |
1.2.2 中间型大麦 | 第15-16页 |
1.2.3 二棱大麦 | 第16页 |
1.3 大麦生产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1.3.1 改革种植制度 | 第16页 |
1.3.2 食用价值丰富 | 第16-17页 |
1.3.3 养殖业的优良饲料 | 第17-18页 |
1.3.4 酿酒工业的必需原料 | 第18页 |
1.4 大麦品质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1.4.1 大麦籽粒品质要求 | 第18-19页 |
1.4.1.1 啤酒大麦 | 第18-19页 |
1.4.1.2 饲用大麦 | 第19页 |
1.4.1.3 食用大麦 | 第19页 |
1.4.2 啤用大麦品质的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1.4.2.1 蛋白质含量 | 第19-20页 |
1.4.2.2 β-葡聚糖含量 | 第20-22页 |
1.4.2.3 β-淀粉酶活性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全球大麦发展现状及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分析 | 第24-34页 |
2.1 世界大麦生产、贸易及消费概况 | 第24-28页 |
2.1.1 世界大麦生产概况 | 第24-25页 |
2.1.2 世界大麦贸易概况 | 第25-26页 |
2.1.3 世界大麦消费概况 | 第26-28页 |
2.1.4 我国主要大麦进口国的大麦生产、贸易概况 | 第28页 |
2.2 中国大麦产业发展分析 | 第28-32页 |
2.2.1 中国大麦生产现状 | 第28-29页 |
2.2.2 中国大麦生态区划 | 第29-30页 |
2.2.2.1 北方春大麦区 | 第29页 |
2.2.2.2 冬大麦区 | 第29-30页 |
2.2.2.3 裸大麦区 | 第30页 |
2.2.3 中国大麦供求形势分析 | 第30-31页 |
2.2.3.1 中国大麦供给现状 | 第30页 |
2.2.3.2 中国大麦消费现状 | 第30-31页 |
2.2.4 国内大麦价格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2.3 中国大麦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对策 | 第32-33页 |
2.3.1 中国大麦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 第32页 |
2.3.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页 |
2.3.3 发展对策 | 第32-33页 |
2.4 结语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播量与氮肥运筹对浙大9号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第34-41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3.1.1 供试品种及试验设计 | 第35-36页 |
3.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6页 |
3.1.2.1 茎蘖动态 | 第36页 |
3.1.2.2 产量结构 | 第36页 |
3.1.2.3 品质性状 | 第36页 |
3.1.3 数据统计 | 第36页 |
3.2 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3.2.1 播量与氮肥运筹对浙大9号茎蘖动态的影响 | 第36页 |
3.2.2 播量与氮肥运筹对浙大9号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播量与氮肥运筹对浙大9号品质的影响 | 第38页 |
3.2.4 籽粒品质性状、千粒重的相关分析 | 第38-39页 |
3.3 讨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9页 |
图表索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