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文学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4页 |
·概念界定 | 第9页 |
·研究范围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0-14页 |
第1章 战时正面战场抗战文学 | 第14-20页 |
1.1 "七月派"小说为主的正面战场抗战小说 | 第15-18页 |
1.1.1 人性弱点和抗战决心的矛盾交织 | 第15-17页 |
1.1.2 积极抗战和负面问题的公平审视 | 第17-18页 |
1.2 对战后正面战场抗战小说的启发 | 第18-20页 |
第2章 新时期正面战场抗战文学 | 第20-34页 |
2.1 战后三十年正面战场抗战小说的空白 | 第20-21页 |
2.2 新时期正面战场抗战小说创作概述 | 第21-30页 |
2.2.1 体式上的突破:史诗性巨著崭露头角 | 第21-26页 |
2.2.2 内蕴上的丰富:中短篇小说独具匠心 | 第26-30页 |
2.3 战场之外的国民党军 | 第30-34页 |
2.3.1 两性情感的需要 | 第30-31页 |
2.3.2 人性的深层思索 | 第31-34页 |
第3章 正面战场抗战文学共有的悲剧性特征 | 第34-44页 |
3.1 残酷战争下的满目疮痍 | 第34-40页 |
3.1.1 正常生活的毁灭 | 第34-36页 |
3.1.2 个人身体的创伤及死亡 | 第36-38页 |
3.1.3 面对死亡的心灵悲怆 | 第38-40页 |
3.2 个人命运的无力抗争 | 第40-44页 |
3.2.1 错误决策下无谓的牺牲 | 第40-42页 |
3.2.2 有心抗日无力报国的悲哀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