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论文逻辑结构与创新点 | 第13-15页 |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与综述 | 第15-28页 |
·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国外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虚拟企业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理论比较与评价 | 第18-21页 |
·自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自组织的概念及原理 | 第23-25页 |
·自组织的概念 | 第24-25页 |
·自组织原理 | 第25页 |
·自组织理论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 | 第25-28页 |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集群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战略方面的应用 | 第26页 |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知识创新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的系统构建 | 第28-44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构建框架 | 第28-34页 |
·开放环境下虚拟企业系统的构建要素 | 第28-29页 |
·开放环境下虚拟企业系统的生命周期 | 第29-34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结构模型 | 第34-36页 |
·自组织下基于UML的虚拟企业构建的业务模型 | 第36-41页 |
·虚拟企业构建业务的目标模型 | 第36-37页 |
·虚拟企业构建业务的过程模型 | 第37-38页 |
·虚拟企业构建业务的资源模型 | 第38页 |
·虚拟企业构建业务的组织模型 | 第38-41页 |
·开放环境下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优势分析 | 第41-44页 |
第4章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机制的研究 | 第44-59页 |
·虚拟企业系统的自组织机制研究 | 第44-48页 |
·虚拟企业系统的自组织形成条件 | 第44-45页 |
·虚拟企业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 第45-47页 |
·虚拟企业系统的自组织循环过程 | 第47-48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机制分析 | 第48-50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评价指标设计 | 第50-52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关系测度模型构建 | 第52-56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关系的动力学模型 | 第52-53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协调的模糊多层次综合分析模型 | 第53-56页 |
·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第5章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研究 | 第59-79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 第59-61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的不稳定性 | 第59-60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的不稳定性诱因 | 第60-61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管理 | 第61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预警 | 第61-63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评价 | 第63-72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评价的总体框架 | 第63-68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综合评价 | 第68-70页 |
·BBK电子集团企业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评价 | 第70-72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稳定性的改进 | 第72-79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的模块化管理理论 | 第72-74页 |
·基于自组织的虚拟企业系统的柔性构建 | 第74-76页 |
·对BBK电子公司虚拟企业系统的改进建议 | 第76-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总结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后记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