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际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的诱因 | 第14-19页 |
2.1 《联合国宪章》层面的原因 | 第14-17页 |
2.1.1 《宪章》性质界定不明确 | 第14-16页 |
2.1.2 《宪章》解释权规定不明确 | 第16-17页 |
2.2 联合国司法体系层面的原因 | 第17页 |
2.3 法官的因素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国际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的具体表现 | 第19-27页 |
3.1 法律问题的界定 | 第19-20页 |
3.2 结果导向的意见 | 第20-22页 |
3.3 安理会决议合法性的审查 | 第22-24页 |
3.4 司法立法 | 第24-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国际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的争议问题 | 第27-32页 |
4.1 咨询管辖权问题 | 第27-29页 |
4.2 司法审查权问题 | 第29-31页 |
4.2.1 司法审查权的历史解读 | 第29-30页 |
4.2.2 司法审查权的文本解读 | 第30-3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5章 国际法院司法能动主义的前景 | 第32-38页 |
5.1 咨询管辖权的前景 | 第32-35页 |
5.2 司法审查权的前景 | 第35-37页 |
5.2.1 《里斯本条约》及欧洲法院的启示 | 第35-36页 |
5.2.2 国际法院司法审查制度的构建 | 第36-3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