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概述 | 第10页 |
1.2 腹水形成机制 | 第10-11页 |
1.3 腹水性质鉴别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4 良恶性腹水鉴别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5 结核性腹水鉴别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6 ROC 曲线在诊断试验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7-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2.2 病案检索 | 第17页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2.3.1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2.3.2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8页 |
2.5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9-30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19-21页 |
3.1.1 性别构成 | 第19页 |
3.1.2 平均年龄 | 第19-20页 |
3.1.3 病因构成 | 第20-21页 |
3.2 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 第21-22页 |
3.2.1 腹水 LDH 对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 第21-22页 |
3.2.2 腹水/血 LDH 比值对腹水性质的鉴别诊断 | 第22页 |
3.3 良恶性腹水的鉴别 | 第22-25页 |
3.3.1 各指标在良恶性两组间的差异 | 第22-23页 |
3.3.2 具有鉴别意义指标的 ROC 分析 | 第23-25页 |
3.4 肝外恶性肿瘤所致腹水和其他性质腹水的鉴别 | 第25-27页 |
3.4.1 各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 | 第25页 |
3.4.2 具有鉴别意义指标的 ROC 分析 | 第25-27页 |
3.5 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 第27-28页 |
3.5.1 血 AFP 在两组间的差异 | 第27-28页 |
3.5.2 血 AFP 鉴别原发性肝癌的 ROC 分析 | 第28页 |
3.6 腹水 ADA 对结核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 第28-29页 |
3.6.1 腹水 ADA 在两组中的差异 | 第28-29页 |
3.6.2 腹水 ADA 鉴别结核性腹水的 ROC 分析 | 第29页 |
3.7 腹水脱落细胞学和染色体检查 | 第29-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6页 |
4.1 腹水的性别构成 | 第30页 |
4.2 腹水的平均年龄 | 第30-31页 |
4.3 腹水的病因构成 | 第31页 |
4.4 腹水的性质的鉴别 | 第31-32页 |
4.5 腹水良恶性的鉴别 | 第32-35页 |
4.6 结核性腹水的鉴别 | 第35页 |
4.7 腹水脱落细胞学和染色体检查 | 第35-3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 | 第45-55页 |
综述 1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综述 2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