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4-19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2 高血压诊断标准及分类 | 第1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4-16页 |
2.3.1 调查前准备 | 第14-15页 |
2.3.2 问卷调查 | 第15页 |
2.3.3 现场体检 | 第15-16页 |
2.4 相关指标定义及计算方式 | 第16-18页 |
2.4.1 诊室血压均值 | 第16页 |
2.4.2 患病率 | 第16-17页 |
2.4.3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 第17页 |
2.4.4 血压控制达标标准 | 第17页 |
2.4.5 超重、肥胖与中心性肥胖 | 第17页 |
2.4.6 吸烟与饮酒 | 第17页 |
2.4.7 血压短时变异指标 | 第17-18页 |
2.4.8 气温 | 第18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9-27页 |
3.1 一般基本情况 | 第19页 |
3.2 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 | 第19-20页 |
3.3 高血压患者构成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3.4 高血压患者治疗情况 | 第21页 |
3.5 正常组与高血压组血压短时变异的比较 | 第21-23页 |
3.6 各组高血压患者基线情况 | 第23页 |
3.7 气温与诊室血压均值的关系 | 第23-24页 |
3.8 气温与血压短时变异的关系 | 第24-27页 |
3.8.1 气温与血压极差的关系 | 第24-25页 |
3.8.2 气温与血压变异系数的关系 | 第25-27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7-33页 |
4.1 南昌市高血压现状 | 第27-29页 |
4.2 BPV 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4.3 高血压时间治疗学 | 第30页 |
4.4 CCB 与 ACEI 两类降压药物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 第30-32页 |
4.4.1 CCB与ACEI的降压机制 | 第30-31页 |
4.4.2 两类降压药物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 第31-32页 |
4.5 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3-34页 |
5.1 南昌市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第33页 |
5.2 气温与诊室血压的关系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39页 |
综述 | 第39-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