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频率自适应功能的意义 | 第8-9页 |
1.2 频率自适应功能的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频率自适应算法的设计 | 第12-28页 |
2.1 频率自适应算法简介 | 第12-17页 |
2.1.1 基于运动传感器的频率自适应算法 | 第12-14页 |
2.1.2 基于生理参数传感器的频率自适应算法 | 第14-17页 |
2.2 加速度传感器芯片介绍 | 第17-19页 |
2.3 自适应算法的步骤 | 第19-26页 |
2.3.1 如何根据加速度信号进行运动量的评估 | 第19-22页 |
2.3.2 如何在运动量与目标心率间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 | 第22-24页 |
2.3.3 如何实现从当前起搏心率到目标心率的过渡 | 第24-26页 |
2.3.4 如何实现起搏心率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 第26页 |
2.4 小结及主要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频率自适应算法在单片机上的实现 | 第28-37页 |
3.1 “高校模拟电子项目(AUP)”混合信号实验平台 | 第28-29页 |
3.2 MSP430FG4618的结构概述 | 第29-31页 |
3.3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MSP430中开发环境的配置 | 第31-33页 |
3.4 程序设计详解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振动台测试和跑步机测试对频率自适应功能的验证 | 第37-50页 |
4.1 振动台测试 | 第37-43页 |
4.1.1 加速度传感器性能测试 | 第37-40页 |
4.1.2 振动台对比测试 | 第40-43页 |
4.2 跑步机测试 | 第43-47页 |
4.3 讨论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