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导论 | 第12-3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7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二、基本概念 | 第17-20页 |
(一) 高校 | 第17页 |
(二) 高校教师 | 第17-18页 |
(三) 学术职业 | 第18-19页 |
(四)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 | 第19-20页 |
(五) 制度变迁 | 第2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20-31页 |
(一) 国外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6页 |
(二) 国内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相关文献综述 | 第26-30页 |
(三) 文献评价 | 第30-31页 |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设计 | 第31-3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32-33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五、数据资料来源 | 第35-36页 |
第一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理论基础 | 第36-50页 |
一、制度变迁理论 | 第36-40页 |
(一) 制度及其结构 | 第36-38页 |
(二) 制度变迁的主体 | 第38-39页 |
(三) 制度变迁及其方式 | 第39-40页 |
二、大学治理理论 | 第40-48页 |
(一) 大学的特性 | 第40-44页 |
(二) 大学的理性 | 第44-47页 |
(三) 大学的治理 | 第47-48页 |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48-50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第48-49页 |
(二) 大学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49-50页 |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历史反思 | 第50-78页 |
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期 | 第50-70页 |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模仿与改造:教师职务任命制 | 第50-56页 |
(二) 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与转型:教师职务聘任制 | 第56-62页 |
(三)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创新与突破:教师岗位聘用制 | 第62-70页 |
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问题反思 | 第70-78页 |
(一) 制度变迁主体错位 | 第70-72页 |
(二) 高校制度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 第72-73页 |
(三) 制度变迁方式相对单一 | 第73-75页 |
(四) 法律法规保障不健全 | 第75-76页 |
(五) 非正式制度的制约 | 第76-78页 |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 | 第78-94页 |
一、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外生性因素 | 第78-83页 |
(一) 国际环境变化及其竞争性因素 | 第79-81页 |
(二) 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 | 第81-83页 |
二、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内生性因素 | 第83-88页 |
(一) 对学术目标的追求及其影响 | 第84-86页 |
(二) 对管理效率的追求及其影响 | 第86-88页 |
三、影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主体因素 | 第88-94页 |
(一) 政府的控制和介入 | 第89-90页 |
(二) 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影响 | 第90-91页 |
(三) 高校的自主探索和发展诉求 | 第91-94页 |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机理分析 | 第94-110页 |
一、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主体构成 | 第94-100页 |
(一) 政府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宏观主体 | 第94-96页 |
(二) 高校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微观主体 | 第96-98页 |
(三) 市场是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调节主体 | 第98-100页 |
二、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 | 第100-104页 |
(一) 制度变迁的内部动力 | 第101-103页 |
(二) 制度变迁的外部动力 | 第103-104页 |
三、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方式选择 | 第104-110页 |
(一) 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 | 第105-107页 |
(二) 诱致性制度变迁方式 | 第107-108页 |
(三) 渐进式制度变迁方式 | 第108-110页 |
第五章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 第110-126页 |
一、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法治保障 | 第111-113页 |
(一) 推进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配套制度 | 第111-112页 |
(二) 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法律体系 | 第112页 |
(三) 加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法律救济 | 第112-113页 |
二、发挥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政府指导 | 第113-115页 |
(一) 规划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未来愿景 | 第113-114页 |
(二) 改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外部治理 | 第114页 |
(三) 加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监督指导 | 第114-115页 |
三、形成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市场调节 | 第115-118页 |
(一) 培植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市场力量 | 第115-116页 |
(二) 协调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多方利益 | 第116-117页 |
(三) 规避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市场风险 | 第117-118页 |
四、回归高校教师聘任制度变迁的高校主导 | 第118-126页 |
(一) 遵循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学术特性 | 第118-119页 |
(二) 协调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权力机制 | 第119-121页 |
(三) 增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创新动力 | 第121-122页 |
(四) 完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内部治理 | 第122-126页 |
结语 | 第126-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6页 |
附录 | 第146-166页 |
一、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相关文件目录 | 第146-149页 |
二、1960年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 | 第149-151页 |
三、1986年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 第151-155页 |
四、2007年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 | 第155-162页 |
五、1949-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与学生变化情况一览表 | 第162-164页 |
六、2012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与结构情况 | 第164-166页 |
后记 | 第166-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及获奖成果 | 第168-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