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应用心理学论文

个人信用量表编制及社会信用现状调查--以江苏省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11页
2 文献综述第11-23页
    2.1 信用第11-14页
        2.1.1 信用的概念及分类第11-12页
        2.1.2 国内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2.1.3 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3-14页
    2.2 个人信用第14-16页
        2.2.1 个人信用的概念第14页
        2.2.2 个人信用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2.2.3 我国个人信用的现状第15-16页
    2.3 政府信用第16-19页
        2.3.1 政府信用的概念第16-17页
        2.3.2 政府信用的相关研究第17-18页
        2.3.3 我国政府信用的现状第18-19页
    2.4 企业信用第19-23页
        2.4.1 企业信用的概念第19页
        2.4.2 企业信用的相关研究第19-21页
        2.4.3 我国企业信用的现状第21-23页
3 研究总体构思第23-26页
    3.1 问题提出第23页
    3.2 研究思路第23-24页
    3.3 研究意义第24-26页
        3.3.1 理论意义第24-25页
        3.3.2 实践意义第25-26页
4 研究一:个人信用量表编制第26-39页
    4.1 研究目的第26页
    4.2 研究方法第26-27页
        4.2.1 调查对象第26页
        4.2.2 研究工具第26页
        4.2.3 研究程序第26-27页
        4.2.4 统计处理第27页
    4.3 研究程序第27-28页
        4.3.1 个人信用量表初测问卷的理论构想及项目形成第27页
        4.3.2 个人信用量表的信效度分析第27-2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28-37页
        4.4.1 项目分析第29-31页
        4.4.2 探索性因素分析第31-33页
        4.4.3 探索性因素分析后的理论结构第33-34页
        4.4.4.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34-36页
        4.4.5 个人信用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第36页
        4.4.6 因子命名第36-37页
    4.5 总结第37-39页
        4.5.1 个人信用的量表结构第37页
        4.5.2 个人信用量表的编制方法第37-38页
        4.5.3 个人信用量表的信效度第38-39页
5 研究二:江苏省社会信用的现状及差异研究第39-62页
    5.1 研究目的第39页
    5.2 调查对象第39页
    5.3 研究工具第39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39-57页
        5.4.1 民众个人信用的整体水平第40-42页
        5.4.2 个人信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比较第42-48页
        5.4.3 政府信用量表结果第48-51页
        5.4.4 企业信用调查问卷结果第51-57页
    5.5 讨论第57-62页
        5.5.1 民众个人信用的整体水平分析第57页
        5.5.2 个人信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第57-59页
        5.5.3 政府信用量表结果分析第59-60页
        5.5.4 企业信用量表结果分析第60-62页
6 总讨论第62-64页
    6.1 量表的测量学意义第62页
    6.2 江苏省社会信用现状讨论第62-64页
7 对江苏省未来信用建设发展的建议第64-67页
    7.1 对江苏省个人信用建设发展的建议第64-65页
    7.2 对江苏省政府信用建设发展的建议第65页
    7.3 对江苏省企业信用建设发展的建议第65-67页
8 总结与展望第67-70页
    8.1 研究总结第67-68页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68-70页
        8.2.1 研究不足第68页
        8.2.2 研究展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附录第74-80页
后记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民办养老机构营销策略研究
下一篇:粮仓温度和温度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