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1 国内无线电监测发展及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无线电监测发展及其现状 | 第13-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改进 | 第14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无线电监测与编程技术概述 | 第16-32页 |
2.1 无线电波传播规律 | 第16-19页 |
2.1.1 短波传播特点 | 第17-18页 |
2.1.2 超短波传播特点 | 第18-19页 |
2.2 无线电监测技术 | 第19-21页 |
2.2.1 无线电监测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2.3 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 | 第21-29页 |
2.3.1 无线电测向定位相关的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3.2 测向系统组成 | 第22-24页 |
2.3.3 测向原理介绍 | 第24-29页 |
2.4 VC 编程技术与数据库技术 | 第29-31页 |
2.4.1 Visual C++ 6.0 编程技术 | 第29-31页 |
2.4.2 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 第32-44页 |
3.1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3.1.1 监测技术指标 | 第32-33页 |
3.1.2 测向技术指标 | 第33页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3.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35-43页 |
3.3.1 系统工作原理设计 | 第35-37页 |
3.3.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37-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4-84页 |
4.1 客户端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44-52页 |
4.1.1 客户端界面基类 | 第44-45页 |
4.1.2 客户端内部基类 | 第45-46页 |
4.1.3 客户端接口函数 | 第46页 |
4.1.4 客户端通信基类 | 第46页 |
4.1.5 插件和构件基类 | 第46-47页 |
4.1.6 插件说明 | 第47-50页 |
4.1.7 构件说明 | 第50-52页 |
4.1.8 注意事项 | 第52页 |
4.2 监测与测向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2-75页 |
4.2.1 监测功能组成 | 第52页 |
4.2.2 OCX 控件设计 | 第52-54页 |
4.2.3 显示构件设计 | 第54-55页 |
4.2.4 常规监测 | 第55-69页 |
4.2.5 联合测向(定位) | 第69-71页 |
4.2.6 监测任务管理中心 | 第71-72页 |
4.2.7 信息展示中心 | 第72-75页 |
4.3 监测数据分析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75-77页 |
4.3.1 系统功能组成 | 第75-76页 |
4.3.2 监测日报与监测月报 | 第76-77页 |
4.4 服务端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77-83页 |
4.4.1 服务端程序设计原理 | 第78页 |
4.4.2 服务端框架 | 第78-79页 |
4.4.3 应用服务框架 | 第79页 |
4.4.4 应用服务调度 | 第79-81页 |
4.4.5 设备驱动 | 第81页 |
4.4.6 模块驱动 | 第81-82页 |
4.4.7 作业驱动 | 第82-83页 |
4.5 数据库服务设计 | 第8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84-89页 |
5.1 系统测试方案 | 第84-85页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85-87页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9-91页 |
6.1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89-90页 |
6.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