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9-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1.4.2 主要方法 | 第18-19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及其特点 | 第20-22页 |
2.1.1 合作社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 第20-21页 |
2.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原则 | 第22-23页 |
2.2.1 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原则 | 第22页 |
2.2.2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 第22-23页 |
2.2.3 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 | 第23页 |
2.2.4 社员地位平等,实行民主管理的原则 | 第23页 |
2.2.5 谋求和保障成员共同利益的原则 | 第23页 |
2.3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23-27页 |
2.3.1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2.3.2 合作社自身的内部影响因素 | 第25-27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 第27-33页 |
3.1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 第27-29页 |
3.1.1 国外可供借鉴的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介绍 | 第27-28页 |
3.1.2 加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 | 第28页 |
3.1.3 国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28-29页 |
3.2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 第29-33页 |
3.2.1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 第29-30页 |
3.2.2 梨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 | 第30-31页 |
3.2.3 国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借鉴意义 | 第31-33页 |
第4章 榆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33-36页 |
4.1 榆树市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 第33页 |
4.1.1 榆树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 第33页 |
4.1.2 榆树市农业经济特点 | 第33页 |
4.2 榆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4.3 榆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模式 | 第34-36页 |
4.3.1 农民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 第34页 |
4.3.2 非农民主导的发展模式 | 第34-36页 |
第5章 榆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 SWOT 分析 | 第36-41页 |
5.1 优势分析 | 第36-37页 |
5.1.1 农业区位优势 | 第36页 |
5.1.2 自然资源优势 | 第36页 |
5.1.3 地理资源优势 | 第36页 |
5.1.4 产业基础优势 | 第36-37页 |
5.1.5 能源辅助优势 | 第37页 |
5.2 劣势分析 | 第37-38页 |
5.2.1 发展规划滞后 | 第37-38页 |
5.2.2 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38页 |
5.2.3 人才资源匮乏 | 第38页 |
5.2.4 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 第38页 |
5.3 机会分析 | 第38-40页 |
5.3.1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政策支持 | 第38-39页 |
5.3.2 东北地区支农惠农的政策支持 | 第39-40页 |
5.4 威胁分析 | 第40-41页 |
5.4.1 成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不深 | 第40页 |
5.4.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低下 | 第40-41页 |
第6章 榆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 | 第41-44页 |
6.1 提高认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实现规范运作 | 第41页 |
6.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 第41-42页 |
6.2.1 完善财务制度 | 第41页 |
6.2.2 规范财务核算 | 第41-42页 |
6.2.3 加强资金运营 | 第42页 |
6.2.4 强化监督作用 | 第42页 |
6.3 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拉伸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 | 第42-43页 |
6.4 提高素质,加强人员培训、增强发展后劲 | 第43页 |
6.5 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