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黄色粘球菌DK1622基因组的简化

摘要第9-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说明及縮写词第15-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40页
    1.1 粘细菌简介第17-29页
        1.1.1 粘细菌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地位第17-18页
        1.1.2 粘细菌社会学行为特征第18-24页
            1.1.2.1 双运动系统支配的菌株滑行运动第18-20页
            1.1.2.2 子实体的发育及抗逆性粘孢子的形成第20-22页
            1.1.2.3 自然环境下的群体捕食行为第22-24页
        1.1.3 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第24-29页
            1.1.3.1 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及特点第24-27页
            1.1.3.2 纤维堆囊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第27-29页
    1.2 基因组精简研究进展第29-33页
        1.2.1 合成生物学简介第29页
        1.2.2 基因组最小化第29-33页
            1.2.2.1 必需基因的研究方法第30-33页
            1.2.2.2 创造最小基因组的策略第33页
    1.3 基因组岛研究进展第33-37页
        1.3.1 基因组岛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第34-35页
        1.3.2 基因组岛的特征及预测方法第35-37页
    1.4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研究进展第37-38页
    1.5 本论文开展思路和研究内容第38-40页
第二章 :黄色粘球菌DK1622基因组中必需基因与非必需基因的分析第40-51页
    2.1 实验材料第41-42页
        2.1.1 粘细菌基因组信息第41页
        2.1.2 生物信息数据库及分析软件第41-42页
    2.2 实验方法第42页
        2.2.1 DK1622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42页
        2.2.2 DK1622基因组岛预测分析第42页
        2.2.3 DK1622次级代谢基因簇预测分析方法第42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42-49页
        2.3.1 DK1622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第42-43页
        2.3.2 DK1622的基因组岛预测结果第43-46页
        2.3.3 DK1622的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结果第46-49页
    2.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黄色粘球菌DK1622中基因组岛的连续敲除及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分析第51-76页
    3.1 实验材料第53-56页
        3.1.1 菌株及质粒第53-54页
        3.1.2 培养基第54页
        3.1.3 实验试剂和仪器耗材第54-56页
    3.2 实验方法第56-65页
        3.2.1 基因组岛敲除载体的构建第56-61页
            3.2.1.1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57-58页
            3.2.1.2 同源臂的扩增及连接第58-59页
            3.2.1.3 同源臂片段和质粒的预处理第59-60页
            3.2.1.4 质粒和同源臂的连接及转化第60-61页
            3.2.1.5 敲除质粒的提取及验证第61页
        3.2.2 基因组岛连续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61-63页
            3.2.2.1 敲除载体电转化突变株第62页
            3.2.2.2 基因组岛连续敲除突变株的筛选及纯化第62-63页
        3.2.3 基因组岛连续敲除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分析第63-65页
            3.2.3.1 生长能力分析第63页
            3.2.3.2 运动能力分析第63-64页
            3.2.3.3 子实体发育及生孢能力分析第64页
            3.2.3.4 捕食能力分析第64-65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5-75页
        3.3.1 基因组岛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验证第65-68页
        3.3.2 基因组岛连续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68-70页
        3.3.3 基因组岛连续敲除突变株的表型分析第70-75页
            3.3.3.1 生长能力的分析第70-71页
            3.3.3.2 运动能力分析第71-72页
            3.3.3.3 子实体发育及粘孢子形成能力的分析第72-73页
            3.3.3.4 捕食能力的分析第73-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黄色粘球菌DK1622中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的敲除及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分析第76-92页
    4.1 实验材料第77页
        4.1.1 菌株及质粒第77页
        4.1.2 培养基第77页
        4.1.3 实验试剂和仪器耗材第77页
    4.2 实验方法第77-80页
        4.2.1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载体的构建第77-80页
            4.2.1.1 引物的设计及合成第78页
            4.2.1.2 上、下游同源臂的扩增及融合第78-79页
            4.2.1.3 同源臂片段和质粒的预处理第79-80页
            4.2.1.4 质粒和同源臂的连接及转化第80页
            4.2.1.5 敲除质粒的提取及验证第80页
        4.2.2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突变株的构建第80页
        4.2.3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分析第80页
            4.2.3.1 生长能力分析第80页
            4.2.3.2 运动能力分析第80页
            4.2.3.3 子实体发育及生孢能力分析第80页
            4.2.3.4 捕食能力分析第80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0-91页
        4.3.1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验证第80-85页
            4.3.1.1 上、下游同源臂的扩增结果分析第80-82页
            4.3.1.2 上下游同源臂融合PCR扩增结果分析第82-83页
            4.3.1.3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载体的构建及验证结果第83-85页
        4.3.2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突变株的筛选、纯化及验证第85-86页
        4.3.3 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敲除突变株的表型特征分析第86-91页
            4.3.3.1 生长能力分析第86-87页
            4.3.3.2 运动能力分析第87-88页
            4.3.3.3 子实体发育及生孢能力分析第88-89页
            4.3.3.4 捕食能力分析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总结与展望第92-95页
附录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10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长素及苯丙烷代谢相关糖基转移酶基因克隆与酶活性鉴定
下一篇:泰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