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菌类论文

红豆杉内生真菌代谢产紫杉醇发酵工艺条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红豆杉资源第12-14页
   ·红豆杉的主要化学成分第14-15页
     ·紫杉烷类化合物第14页
     ·甾体类化合物第14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14页
     ·倍半萜类化合物第14页
     ·木脂素类化合物第14-15页
   ·紫杉醇概述第15-16页
   ·紫杉醇生物合成路径第16-17页
   ·紫杉醇生产现状第17-21页
     ·直接从红豆杉提取第17-18页
     ·化学半合成及全合成第18页
     ·植物细胞离体培养法第18-19页
     ·基因工程第19页
     ·微生物转化法第19-20页
     ·微生物发酵法第20-21页
   ·提高内生真菌产紫杉醇产量的途径第21-26页
     ·从自然界筛选高产紫杉醇菌株第21-22页
     ·利用诱变育种技术进行菌种改良第22页
     ·优化培养基的组成第22-23页
     ·优化发酵条件第23页
     ·添加紫杉醇的合成前体物质第23-25页
     ·添加诱导子第25页
     ·添加代谢抑制剂第25-26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28页
     ·提高内生真菌产紫杉醇产量需解决的问题第26-27页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2章 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的检测第28-42页
   ·材料第28-30页
     ·菌种第28页
     ·培养基第28页
     ·药品与试剂第28-29页
     ·主要仪器第29-30页
   ·方法第30-33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藏第30页
     ·内生真菌的培养第30页
     ·紫杉醇的提取第30-31页
     ·紫杉醇的UV 检测第31页
     ·紫杉醇的HPLC 检测第31-32页
     ·紫杉醇的HPLC-MS 检测第32页
     ·精密度实验第32页
     ·稳定性实验第32页
     ·重现性实验第32页
     ·回收率实验第32页
     ·内生真菌形态观察第32-33页
     ·内生真菌ITS 序列测定第33页
   ·结果与讨论第33-39页
     ·内生真菌的分离筛选第33页
     ·LB-10 发酵产物的UV 分析第33-34页
     ·LB-10 发酵产物的HPLC 分析第34-35页
     ·LB-10 发酵产物的HPLC-MS 分析第35-36页
     ·精密度实验第36页
     ·稳定性实验第36-37页
     ·重现性实验第37页
     ·回收率实验第37页
     ·LB-10 的形态特征第37-38页
     ·LB-10 的ITS 序列分析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2页
第3章 Metarhizium anisopliae LB-10 产紫杉醇的发酵工艺研究第42-60页
   ·材料第42-43页
     ·菌种第42页
     ·培养基第42页
     ·药品与试剂第42-43页
     ·主要仪器第43页
   ·方法第43-44页
     ·培养方法第43页
     ·紫杉醇样品的提取第43页
     ·紫杉醇的HPLC 检测第43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43页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方法第43-44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第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8页
     ·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第44-51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第51-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Metarhizium anisopliae LB-10 产紫杉醇的代谢调控研究第60-76页
   ·材料第60页
     ·菌种第60页
     ·培养基第60页
     ·药品与试剂第60页
     ·主要仪器第60页
   ·方法第60-63页
     ·培养方法第60-61页
     ·紫杉醇样品的提取第61页
     ·紫杉醇的HPLC 检测第61页
     ·生物量的测定第61页
     ·添加前体物质的研究方法第61-62页
     ·添加诱导子的研究方法第62页
     ·添加抑制剂的研究方法第62页
     ·培养基中补加蔗糖的研究方法第62-63页
   ·结果与分析第63-74页
     ·前体物质的影响第63-69页
     ·诱导子的影响第69-71页
     ·抑制剂的影响第71-73页
     ·培养基补加蔗糖的研究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结论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虎杖中白藜芦醇和蒽醌类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下一篇:红豆杉代谢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