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虎杖介绍 | 第11-12页 |
·虎杖的药用历史 | 第11页 |
·虎杖的形态 | 第11页 |
·药用虎杖的鉴别 | 第11-12页 |
·虎杖的化学成分 | 第12页 |
·虎杖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2-17页 |
·白藜芦醇 | 第13页 |
·白藜芦醇药理作用 | 第13-15页 |
·蒽醌类化合物 | 第15-16页 |
·蒽醌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 第16-17页 |
·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研究 | 第17-21页 |
·白藜芦醇的提取分离技术 | 第18-21页 |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技术 | 第21页 |
·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 第21-23页 |
·白藜芦醇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蒽醌类化合物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虎杖中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 第25-38页 |
·不同生长年限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及白藜芦醇含量测定 | 第25-3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页 |
·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不同生长年限虎杖中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第32-36页 |
·基本原理 | 第32页 |
·主要试剂、仪器及材料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人工种植虎杖与野生虎杖中蒽醌含量的比较 | 第36页 |
·虎杖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含量的比较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虎杖自然发酵提取工艺研究 | 第38-46页 |
·基本原理 | 第38页 |
·虎杖自然发酵条件的研究 | 第38-41页 |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38-39页 |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虎杖自然发酵后提取工艺研究 | 第41-45页 |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鲜虎杖的自然发酵提取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前处理工艺研究 | 第46-50页 |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白藜芦醇蒽醌类化合物粗品Ⅰ的制备 | 第46-47页 |
·粗品Ⅰ初步纯化溶剂的选择 | 第47页 |
·粗品Ⅱ中白藜芦醇与蒽醌类化合物分离溶剂的选择 | 第47页 |
·蒽醌类化合物初品的制备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粗品Ⅰ的制备 | 第47页 |
·不同溶剂对纯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浓度乙醇对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分离的影响 | 第48-49页 |
·蒽醌类化合物初品的制备 | 第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大孔树脂纯化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 第50-61页 |
·大孔树脂 | 第50-51页 |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第50页 |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50页 |
·吸附与解吸附 | 第50-51页 |
·大孔树脂再生 | 第51页 |
·大孔树脂纯化蒽醌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 第51-56页 |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大孔树脂A 纯化白藜芦醇的工艺研究 | 第56-58页 |
·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综合验证性实验 | 第58-59页 |
·干虎杖材料 | 第58页 |
·鲜虎杖材料 | 第58-59页 |
·虎杖中白藜芦醇和蒽醌类化合物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流程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