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自噬在烟粉虱与双生病毒互作中的机制

致谢第7-9页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第15-33页
    1.1 自噬第15-25页
        1.1.1 自噬的分类第15-18页
        1.1.2 自噬的作用机制第18-19页
        1.1.3 调控自噬的信号通路第19-21页
        1.1.4 自噬的研究方法第21-23页
        1.1.5 自噬与病毒的研究第23-25页
    1.2 烟粉虱第25-27页
        1.2.1 烟粉虱概述第25-26页
        1.2.2 烟粉虱的分布及危害方式第26-27页
    1.3 双生病毒第27-29页
        1.3.1 双生病毒概述第27-28页
        1.3.2 双生病毒的危害第28-29页
    1.4 烟粉虱-双生病毒互作第29-3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31-33页
        1.5.1 本研究目的第31-32页
        1.5.2 本研究内容第32-33页
2 基本材料与方法第33-54页
    2.1 基本材料第33-38页
        2.1.1 供试昆虫第33页
        2.1.2 供试植物第33页
        2.1.3 供试病毒第33-34页
        2.1.4 主要试剂第34页
        2.1.5 生态学研究相关的仪器与设备第34-37页
        2.1.6 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的仪器和设备第37-38页
    2.2 基本实验方法第38-54页
        2.2.1 烟粉虱隐种鉴定方法(RFLP-PCR)第38-39页
        2.2.2 亚克隆方法第39-42页
        2.2.3 带毒植株的获取第42页
        2.2.4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试剂盒法)第42-43页
        2.2.5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Tris碱法)第43页
        2.2.6 qPCR反应第43-44页
        2.2.7 烟粉虱总RNA提取(SV Total RNA Isolation System kit)第44-45页
        2.2.8 烟粉虱总RNA提取(Trizol法)第45页
        2.2.9 烟粉虱cDNA的制备(PrimeScript RT TM reagent Kit)第45-46页
        2.2.10 烟粉虱总蛋白的提取和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6-47页
        2.2.11 Western Blot第47-49页
        2.2.12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第49页
        2.2.1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第49-50页
        2.2.14 透射电镜第50-51页
        2.2.15 RNA干扰烟粉虱基因第51-53页
        2.2.16 统计学方法第53-54页
3 非选择性自噬途径在烟粉虱-双生病毒互作中的作用第54-92页
    3.1 实验材料第55-56页
        3.1.1 供试昆虫、病毒及植物第55-56页
        3.1.2 主要试剂第56页
    3.2 实验方法第56-62页
        3.2.1 TEM观察TYLCV感染烟粉虱诱导自噬体的发生第56-57页
        3.2.2 激光共聚焦观察TYLCV粒子和自噬小体在中肠中的定位第57页
        3.2.3 Western Blot检测P62和Beclin 1蛋白表达第57页
        3.2.4 寄主转移对MEAM1烟粉虱自噬的影响第57-58页
        3.2.5 寄主转移对MEAM1烟粉虱其他通路的影响第58页
        3.2.6 自噬抑制剂对TYLCV增殖的影响第58-60页
        3.2.7 干扰自噬相关基因对TYLCV增殖的影响第60-61页
        3.2.8 抑制和激活自噬对MEAM1烟粉虱传播病毒效率的影响第61页
        3.2.9 持续获TYLCV对MEAM1烟粉虱自噬影响第61页
        3.2.10 TYLCCNV侵染MEAM1烟粉虱对自噬影响第61-62页
        3.2.11 PalCuCNV侵染MEAM1烟粉虱对自噬影响第62页
        3.2.12 TYLCV侵染温室白粉虱对自噬影响第62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62-88页
        3.3.1 短暂获TYLCV对MEAM1烟粉虱自噬的影响第62-82页
        3.3.2 持续获TYLCV对MEAM1烟粉虱自噬的影响第82-83页
        3.3.3 TYLCCNV激活MEAM1烟粉虱自噬反应第83-85页
        3.3.4 PalCuCNV不能激活MEAM1烟粉虱自噬反应第85-86页
        3.3.5 TYLCV不能激活温室白粉虱自噬反应第86-88页
    3.4 讨论第88-92页
4 选择性自噬途径在烟粉虱-双生病毒互作中的作用第92-98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92-93页
        4.1.1 供试昆虫、病毒及植物第92页
        4.1.2 主要试剂第92-93页
    4.2 实验方法第93页
        4.2.1 监测MEAM1烟粉虱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第93页
        4.2.2 监测MEAM1烟粉虱中线粒体介导的自噬第93页
    4.3 实验结果第93-95页
        4.3.1 TYLCV可能诱导MEAM1烟粉虱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第93-94页
        4.3.2 PalCuCNV不能诱导MEAM1烟粉虱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第94-95页
        4.3.3 TYLCV可能诱导MEAM1烟粉虱中线粒体介导的自噬第95页
    4.4 讨论第95-98页
5 总讨论第98-103页
    5.1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第101页
    5.2 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非鱼PPARγ在脂代谢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转录活性
下一篇:作物复杂性状遗传关联分析及基于线性模型的多因素维度缩减方法的开发